“女子十二乐坊”的发展及存在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17:21
本文关键词:“女子十二乐坊”的发展及存在方式研究
【摘要】: 本文以“女子十二乐坊”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研究两大方面,对“女子十二乐坊”及其形成的文化现象进行剖析。在文献梳理方面,笔者结合大量文字资料以及音像资料,在尽可能客观详实的基础上,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对“女子十二乐坊”进行分期归纳研究,以及对其评论进行梳理分析。而理论研究方面,则运用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等多学科内容,从音乐存在方式的角度对“女子十二乐坊”与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进行对比分析,力求通过本文的写作,对“女子十二乐坊”现象有一个更深层面的了解和把握。
【关键词】:女子十二乐坊 文献梳理 理论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09.2
【目录】:
- 内容摘要3-4
- Abstract4-7
- 序言7-13
- 第一章 “女子十二乐坊”的形成及发展13-46
- 第一节 “女子十二乐坊”发展概述15-32
- 一、“女子十二乐坊”的初创(2001-2003 年)15-20
- 二、“女子十二乐坊”迎来第一个发展高潮(2003——2004 年)20-24
- 三、“女子十二乐坊”迎来第二个发展高潮(2005——2006 年)24-28
- 四、“女子十二乐坊”平稳与高潮共存的发展态势(2007——2009 年)28-32
- 第二节 “女子十二乐坊”评论综述32-41
- 一、海外走红现象的介绍和分析32-34
- 二、是否属于“新民乐”范畴的争议34-37
- 三、“女子十二乐坊”的出现与存在是否具有合理性的争议37-41
- 第三节 “女子十二乐坊”“墙内开花墙外香”现象分析41-46
- 一、“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商品性质42-44
- 二、符合日本听众心理需求44
- 三、中国民乐演奏家做出的努力(以二胡为例)44-46
- 第二章 “女子十二乐坊”存在方式的理论分析46-68
- 第一节 “女子十二乐坊”与传统民乐存在方式的对比分析46-56
- 一、行为存在分析47-51
- 二、形态存在分析(音响形态)51-53
- 三、观念存在分析53-56
- 第二节 “女子十二乐坊”与流行音乐存在方式的对比分析56-63
- 一、行为存在分析57-60
- 二、形态存在分析60-62
- 三、观念存在分析62-63
- 第三节 “女子十二乐坊”存在方式三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63-68
- 一、行为与形态64-65
- 二、意识与形态65-66
- 三、意识与行为66-68
- 结论68-70
- 参考资料70-72
- 后记72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比较研究》用黄梅戏《天仙配》和音乐剧《猫》为例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慧;冀北地区“漫瀚调”演唱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周雅婧;现代视唱练耳教学理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玲莎;新中国二胡演奏家音乐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景秋;河北省普通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匡秋爽;红色经典音乐的美育价值与传承传播[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曹杨;探讨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创作的新思路[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施蕾;现代性的漂浮[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娄亚红;关于扬琴近三十年发展的几点思考[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10 张小玲;李斯特交响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31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531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