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莲花乐调查与研究
本文关键词:太原莲花乐调查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太原莲花乐 艺术特点 现代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摘要】:太原莲花乐也称作“莲花落”、“莲花闹”。主要产生于山西文水、交城、平遥一带,流传于太原。是一个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品种,历史渊远流长,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承价值。 它的历史可以追到唐五代时期的“散花乐”。最初是佛教劝善和募捐时进行的一种讲唱活动,因其在佛主的莲花宝座前传唱而被命名为莲花落。后来这种以传唱佛教的故事为主要内容形式流传到民间,被民间艺人吸取来讲唱民间通俗故事,最晚在北宋年间已有民间艺人在演唱。到清朝中叶后期,这种曲艺形式在北方一些城市的演唱活动已经非常兴盛。 太原莲花乐独树一帜:语言土俗浓郁,具有乡土气息。借鉴了山东快书的某些特点,以说为主,以唱为辅,说中有唱,表演时吐字清晰,动作洗练,朴实自然,寓谐于庄,剧本内容朴实,思想内涵丰富。是深受太原人民喜爱的表演艺术形式。 太原莲花乐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半个世纪以来,太原莲花落家喻户晓,成为人们口耳相传、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太原莲花乐作为省城太原唯一的地方曲种,植根于三晋大地,流传于城市乡村,其独特的魅力倾倒了无数观众。几十年来,它不仅以独特的太原方言和传统的晋文化跻身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大花园中,而且这朵奇葩在曲艺界大放异彩。 目前太原莲花乐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惑与挑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艺人减少,传承后继乏人;剧本亟待创新;其赖以生存的民俗文化环境遭到破坏。为保护这一面临灭绝的曲种,太原莲花乐已于2006年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正在积极的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使曲艺适应现代社会与现代观众,使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传统的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走出困境,这是历史与时代所赋予我们的重任,因此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本文是在田野调查的前提下,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戏剧理论、传播学理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进行研究的成果。从民间文学、艺术美学、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心理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传播学、音乐理论的角度,对太原莲花乐这一既具有历史文化遗产性,又濒临消亡的地方曲种做一种最大程度的关注与全面研究并提出可行性的保护措施,展望其发展前景。本文认为,太原莲花乐的发展面临和其他曲种一样的问题,我们亟需为之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并使之走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关键词】:太原莲花乐 艺术特点 现代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前言11-15
- 2 太原莲花乐历史考15-25
- 2.1 莲花落的渊源15-17
- 2.2 莲花落的流变17-19
- 2.3 太原莲花乐发展史19-25
- 3 太原莲花乐的曲目与曲本25-33
- 3.1 曲本与存本25
- 3.2 移植曲目25-26
- 3.3 现代曲目26
- 3.4 曲本特点26-33
- 4 太原莲花乐艺术研究33-43
- 4.1 浓郁的乡土语言33-35
- 4.1.1 叠词的广泛运用33
- 4.1.2 取材的即兴性33-34
- 4.1.3 生活化的方言34-35
- 4.2 独特的音乐体制35-39
- 4.2.1 句式结构35
- 4.2.2 按字行腔35-36
- 4.2.3 板式艺术36-39
- 4.3 独特的表演体制39-41
- 4.3.1 表演特色39-40
- 4.3.2 抖"包袱"40-41
- 4.4 曹强创作理论41-43
- 4.4.1 创作要灵活41-42
- 4.4.2 创作要生动传神42
- 4.4.3 创作中修辞和技巧的运用42-43
- 5 太原莲花乐的现代传播43-49
- 5.1 传统传播渠道43-44
- 5.1.1 广播电视传播43-44
- 5.1.2 报刊、报纸传播44
- 5.1.3 曲艺网站44
- 5.2 新兴传播媒介44-47
- 5.2.1 网络电视44-45
- 5.2.2 视频网站45-46
- 5.2.3 博客46-47
- 5.2.4 QQ及QQ空间47
- 5.3 网络传播的必要性47-49
- 6 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49-53
- 6.1 太原莲花乐的演出现状49-50
- 6.1.1 演出地域与时间49
- 6.1.2 演出市场与观众49-50
- 6.1.3 演出曲目50
- 6.2 濒危状况50-51
- 6.3 资金投入状况51-52
- 6.4 保护措施52-53
- 7 从太原莲花乐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的保护53-57
- 7.1 面临观众断层54-55
- 7.2 面临从业人员后继乏人55
- 7.3 现代传媒方式的影响55-57
- 8 结语57-59
- 致谢59-61
- 参考文献61-63
- 附录A:太原莲花乐相关材料63-64
- 附录B:太原莲花乐曲本,选段举隅64-72
- 附录C:太原莲花乐部分演艺人员介绍72-77
- 附录D:太原莲花乐作品选目77-86
- 附录E:太原莲花乐创始人曹强工资收入情况86-87
- 附录F:太原莲花乐保护计划87-8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蒙;;首套《中国曲艺》特种邮票诞生——访设计者冯远[J];曲艺;2011年08期
2 张玉观;;平湖钹子书[J];浙江档案;2011年06期
3 张鹏;;80后相声铿锵登场[J];绿色视野;2011年07期
4 瑞瑞;小熙;露琪亚;;“送欢笑 到基层”好戏连台[J];曲艺;2011年08期
5 成萌;;苏州评弹[J];曲艺;2011年09期
6 卓一男;;话说王自健[J];曲艺;2011年09期
7 高春艳;;小议东北大鼓的传承与保护[J];剧作家;2011年04期
8 王学义;刘红英;王波;;数来宝的传说[J];曲艺;2011年07期
9 姚富山;;跳出快板演唱的误区[J];曲艺;2011年07期
10 谢玲玲;;“长沙弹词”的失落与希望[J];民族论坛;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洁;;要繁荣曲艺艺术 必须从娃娃抓起[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胡跃军;;小品,正在江河日下的艺术[A];“首届全国喜剧小品探索与争鸣研讨会”专辑[C];2003年
3 赵炳坤;;廊坊古代文化产业开发研究[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4 于鸿;;科普评书与手机阅读的完美结合[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5 闻玉智;;黑龙江省地域音乐的构成与传播走势——兼评《秋天的二人转》的创新探索[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6 关燕妮;;东北的二人转艺术[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波;山东落子:寻找失落的江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实习记者 张良娟;四川少儿曲艺全国大赛获丰收[N];四川日报;2010年
3 见习记者 王W毞椤〖钦,
本文编号:602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0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