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秧歌与陕北秧歌音乐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晋北秧歌与陕北秧歌音乐对比研究
【摘要】: 晋北秧歌是在晋北大地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地方小剧种,曾经活动于周边的内蒙古、河北部分地区以及雁北地区的山阴、应县、右玉等周围县市。它经历了从群娱的“土滩秧歌”到搬上舞台供人欣赏的地方戏的演变,这个过程漫长而艰难,最终形成了唱腔旋律优美、脚色行当齐全、表演技艺精湛、经典剧目繁多的一个优秀剧种。 陕北秧歌戏是生长在陕北大地的一种地方小戏,活动范围较之晋北秧歌小的多。它最初也是从“土滩秧歌”演变来的,但后来却没有形成地方戏。到现在也是在场子秧歌结束后,观众和秧歌队员围成圈地,两三个演员上来演唱一些秧歌小调或生活小戏,角色单一,内容除了几出传统秧歌小戏外,大多是现编现唱。 晋北秧歌在吸收了北路梆子、道情、耍孩儿等剧种的唱腔后,形成了自己以民间小调、训调、红板等相结合的独特唱腔,除保留了自己的传统剧目外,还排演了大量的古装戏和现代戏。伴奏音乐无论是在开场、行进上,还是在接场和不同角色的表演动作上,都有相对固定的曲调。而陕北秧歌在这方面却相差甚远。但是,从它们整个的音乐基调来看,却又有相同之处。 两种秧歌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浪潮中,都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继续传承和很快消亡是它们目前的两种选择。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自己所学和实地考察,对两地秧歌的源流和各方面在音乐上的异同,它们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整理分析。试图从音乐的角度发现一些两地秧歌的渊源关系,对两地的文化资料整理做一些贡献,同时也对保护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和个人的关注。
【关键词】:晋北秧歌 陕北秧歌 同源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导言7-11
-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7-8
- (二) 前人研究综述8-10
- (三)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10-11
- 二、晋北秧歌与陕北秧歌的历史渊源11-18
- (一) 晋北秧歌的历史渊源11-15
- (二) 陕北秧歌的历史渊源15-18
- 三、同中有异的唱腔与唱调18-38
- (一) 晋北秧歌独特的训调、乱弹、红板与小曲唱腔19-32
- (二) 陕北秧歌集秧歌调,民歌小调和戏曲曲牌为一体32-38
- 四、专曲专用与一曲都用的表演音乐38-44
- (一) 开场乐比较38-40
- (二) 行进音乐的比较40-41
- (三) 接场音乐比较41-43
- (四) 不同角色行当的动作在音乐上的表现43-44
- 五、结语44-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0
- 附录50-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蓉;;陕北秧歌的原始性特征[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薛晓旭;;陕北秧歌初探[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许良;;陕北秧歌沿革的文化意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李婷婷;杜学工;周凯;;高校开展陕北秧歌的可行性探讨[J];科技资讯;2009年11期
5 葛晓妮;;陕北秧歌的人文精神[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年02期
6 傅功振;;陕北秧歌的起源及其嬗变[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党子奇;;陕北秧歌多维度传播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杨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陕北秧歌的保护与发展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杜学工;;陕北秧歌健身价值探析[J];价值工程;2011年11期
10 郭秦岭;苏力;;陕北秧歌引进高校健美操课程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维全;王永利;;红红火火的陕北秧歌[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李开方;;舞坛奔波六十载[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0一一年)[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文杰;浅谈陕北秧歌的精髓——踢场子[N];榆林日报;2010年
2 杨晓梅;陕北秧歌闹红正月天[N];陕西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宋炜;兴起“三个热潮” 抓好“六件大事”[N];榆林日报;2011年
4 高如杰;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N];延安日报;2011年
5 驻陕西记者 任学武;陕西奖励“九艺节”获奖作品和个人[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本报通讯员 王军 本报记者 杨小玲;改革掀巨浪 文化舞新潮[N];陕西日报;2010年
7 安塞县第二小学 常冬琴;浅谈如何进行陕北民歌教学[N];延安日报;2010年
8 记者 周磊;延安“陕北道情”研讨会在我市召开[N];延安日报;2010年
9 本报驻陕西记者 任学武;陕西文艺佳作背后有推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郭冰庐 榆林学院;“米脂婆姨”打造“西部文化大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常静;陕北秧歌的风格特征与教学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年
2 张丽青;陕北秧歌学校教育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年
3 曹云;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的音乐分析及青青角色唱段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4 张曼姝;胶州秧歌的传统与现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申磊;永和县高家垣伞头秧歌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03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03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