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关于胶东渔民号子的探究

发布时间:2017-09-25 12:07

  本文关键词:关于胶东渔民号子的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胶东渔民号子 虚词 调式音阶 结构特点 文化价值 保护措施


【摘要】: 劳动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着劳动进行歌唱的民间歌曲。它产生于劳动,并直接为劳动服务,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音乐性格粗犷豪迈、坚定有力。号子的种类很多,包括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行船号子、捕鱼号子等,笔者以捕鱼号子中比较典型的,胶东沿海地区的“渔民号子”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从胶东渔民号子的分类简介、词曲和曲式结构特点、以及文化遗产价值和保护继承的措施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和挖掘整理,以期比较全面的、立体的认识胶东渔民号子的音乐特色及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做一点自己的贡献。 本文共分四个章节。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民歌体裁的分类和基本特征,以及劳动号子的体裁特点和功能意义。 第二章比较详尽的介绍了胶东渔民号子的种类,大体分为平号、急号、慢号三大类。“平号”是渔民们在从事日常的捕鱼劳动时所唱的渔民号子;“急号”是渔民们在海上追赶鱼群或与狂风恶浪搏斗时所唱的渔号;“慢号”则是鱼虾满仓,渔民们在顺风轻橹返航的时候,怀着十分喜悦、舒畅的心情所唱的渔号。文中对每个种类都进行了举例分析,对胶东渔民号子进行了比较全面直观的阐释。 第三章从音乐本体方面深入全面的分析了胶东渔民号子的音乐特点。这一章包括两部分:一、胶东渔民号子的词曲特点。用词方面,大部分只用虚词来指挥劳动和表达情感;节奏方面,与劳动的自然节奏紧密结合;旋律方面,北海渔号与东南二海的渔号有所不同,北海渔号的音阶多以七声和六声音阶的“宫、征”调式为主,而南海和东海的渔号多采用纯五声性音阶的“商、羽”调式为主。二、胶东渔民号子的结构特点。有上下句重叠式、一部式、二部式和复部式四种主要形式。 第四章对胶东渔民号子的文化价值及保护传承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当下胶东渔民号子的现状出发,结合胶东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使其得到合理有效的保护和继承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笔者希望通过对胶东渔民号子的全面阐述,使人们重新准确的认识这一优秀的地域民族音乐文化,从而为有效的保护和传递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珍品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胶东渔民号子 虚词 调式音阶 结构特点 文化价值 保护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07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英文摘要7-9
  • 引言9-11
  • 第一章 民歌体裁和劳动号子11-16
  • 第一节 民歌体裁11-13
  • 一、民歌的起源和分类11-12
  • 二、 歌的基本特征12-13
  • 第二节 劳动号子及其功用特征13-16
  • 一、号子的基本特征13
  • 二、号子的分类13-14
  • 三、号子的功用特征14-16
  • 第二章 胶东渔民号子的种类例释16-33
  • 第一节 胶东渔民号子16-17
  • 第二节 胶东渔民号子的种类例释17-33
  • 一、平号类17-28
  • 二、急号类28-31
  • 三、慢号类31-33
  • 第三章 胶东渔民号子的音乐特点33-44
  • 第一节 胶东渔民号子的词曲特点33-39
  • 一、胶东渔民号子的用词特点33-35
  • 二、胶东渔民号子的节奏特点35-37
  • 三、胶东渔民号子的旋律特点37-39
  • 第二节 胶东渔民号子的结构特点39-44
  • 一、上、下句重叠式39-40
  • 二、一部式40-41
  • 三、二部式41-42
  • 四、复部式42-44
  • 第四章 胶东渔民号子的文化价值分析及保护措施研究44-49
  • 第一节 胶东渔民号子的文化价值分析44-47
  • 一、胶东渔民号子具有较高的审美艺术价值44-45
  • 二、胶东渔民号子是胶东地区传统劳作方式和风土人情的重要史料45-46
  • 三、胶东渔民号子是胶东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6
  • 四、胶东渔民号子的传承对于发展具有山东地方色彩的民歌,,保护民族民间音乐的多样性有重要意义46-47
  • 第二节 胶东渔民号子的保护措施研究47-49
  • 结语49-50
  • 注释50-54
  • 参考文献54-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6-57
  • 致谢5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盈盈;歌唱与劳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本文编号:917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917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0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