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牌体唱腔中的燕乐调名
本文关键词:曲牌体唱腔中的燕乐调名
更多相关文章: 音乐艺术 戏曲艺术 曲牌体唱腔 燕乐调名 乙字调 尺字调 小工调 正宫调正宫 黄钟宫 仙吕宫
【摘要】:曲牌体唱腔中的燕乐调名,最终以九宫形式呈现出来的。其中工尺调名系统的乙字调、尺字调、小工调是与原燕乐调名系统的正宫、越调、中吕宫、双调调名关系是相合的,只有正宫调与原仙吕宫不合,这也是传统笛上采取"隔指翻调法"的大三度转调的来由。这一现象可以追溯到受唐代燕乐影响而形成的,日本雅乐十二律名中的神仙律,以及正宫产生后黄钟宫的虚位化等情况;更在于隋唐的琵琶、唐宋的筚篥、元明的笛乐器上具体音位调名的对应。滤清曲牌体唱腔中的燕乐调名及其由来,对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 上海艺术研究所;
【关键词】: 音乐艺术 戏曲艺术 曲牌体唱腔 燕乐调名 乙字调 尺字调 小工调 正宫调正宫 黄钟宫 仙吕宫
【分类号】:J617
【正文快照】: 隋唐燕乐,久已失传,法曲霓裳,已成佳话,现今的燕乐研究被认为是“绝学”。由于文献记载条理粗略,乐调理论一鳞半爪。昔日的二十八调,至宋初实存十七调,元明以降,仅存十三调,最后则谓之九宫。虽然后来的曲牌体、板腔体等戏曲腔调,无不是隋唐燕乐调之遗存,但是,现在的戏曲研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可;从戏曲艺术的特点看戏曲音乐工作[J];人民音乐;1962年01期
2 柳家奎;;无锡戏曲泥人的艺术特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1年01期
3 汪黎明;;试论当代戏曲艺术与流行音乐的结合[J];四川戏剧;2006年05期
4 杜润伍;;谈戏曲音乐伴奏的特点[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3期
5 柳文杰;;浅谈戏曲的美学特征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朱杰;;戏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10年14期
7 薛雷;;高师《民族民间音乐》课改新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王其书;也谈戏曲音乐的继承与发展[J];四川戏剧;1994年06期
9 李罡;谢芬校;;实现中国动画民族化道路探析——戏曲动画探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2期
10 林绿;;戏曲音乐在戏曲艺术中的地位[J];音乐研究;195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笛;;维也纳音乐文化给哈尔滨音乐的启示与思考[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2 谢建平;;浅谈音乐艺术中情感表现的本质与特殊性[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3 周海宏;;音乐欣赏课相关的美学、心理学问题分析(讲座提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孙鹏;胡英华;;关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问题[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宋慧琳;;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研究与分析[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苏布德;;2008年下半年“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计划[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7 肖湛;许海;;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论音乐和其他艺术的区别[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余晓玲;;关于音乐教育的一点认识[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9 吴式锴;;有关和声专业课教学根基的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郭晓雯;;想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意义[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感受一种音乐气质[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蔡萌;品牌企业与艺术结缘的背后[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牛寒婷;篮协为何禁《忐忑》?[N];中国艺术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吴子桐;不朽的音乐 伟大的悲情[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朱榕;冲淡典雅的中国古代音乐艺术[N];中国档案报;2004年
6 记者 钟镭;湘南学院音乐艺术周激情启幕[N];郴州日报;2005年
7 陈玉玉;生动活泼的音乐艺术俱乐部[N];中国艺术报;2006年
8 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 刘效炎;繁荣音乐艺术 讴歌伟大时代[N];中国文化报;2000年
9 胡克非;“中国乐谷”研讨金点子[N];音乐周报;2011年
10 祁振生邋本报记者 刘成群 高志顺;创新,不竭的动力[N];河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啸岳;音乐沉寂[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2 姜小鹏;论乔治·克拉姆音乐中的音色与织体[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3 赵礼;萌芽·弥撒·基因·遗传[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4 张璐倩;黑格尔音乐美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5 柳进军;原始与现代的邂逅[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6 卢璐;高为杰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姿妮;浙地琴乐背景与“西湖琴社”[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8 周静;汉斯·威尔纳·亨策弦乐四重奏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9 冯效刚;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音乐文化[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10 付宏政;思想政治教育的音乐之维[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旭;用母语说话[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2 谢晶晶;不同话语视角的上海三大报纸对音乐事件的表达与建构[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3 赵璞;从“改造国民性”看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渗透[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4 杨艳丽;关于印度尼西亚巽他人佳美兰音乐德宫的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5 卢晶晶;北印度雅曼拉格的分析与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6 李s,
本文编号:936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936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