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普化水会音乐文化考察
本文关键词:蓝田普化水会音乐文化考察
【摘要】:蓝田水会音乐是一种主要用于祈雨仪式和民间礼俗的音乐品种,包含有一定的宗教内容,具有强烈的民间信仰色彩。其音乐为曲牌体,属鼓笛系的民间鼓吹乐种。现存唯一的水会乐社位于蓝田普化全家岭村,这也是目前仅存的活态水会音乐。全家岭水会音乐包括器乐合奏、经韵唱词两部分,依功能不同,产生了行乐、坐乐两种表演形式,有较为固定的乐器组合与相应曲目。以器乐曲牌为主的曲目传承是现存水会音乐的主体内容。借助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解读水会仪式观念与行为中的一些核心环节,将有益于水会音乐形态的认识以及水会音乐功能的准确定位。
【作者单位】: 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关键词】: 水会音乐 乐社 韵谱 文化分析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绪言陕西中部的蓝田县,位于关中平原东南部,南倚秦岭,北负骊山,是古都西安的东南门户,连接南北的通道。蓝田自秦代置县,已愈两千余年,境内遍布塬岭沟壑,地形高差悬殊,由此带来的气候区域性差异显著。历史上,蓝田依靠山川屏障,曾是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咽喉,但三面环山,环境相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晓虹,张伟然;太白山信仰与关中气候——感应与行为地理学的考察[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武弘麟;程上;;名山研究的行为地理学解释——以北雁荡山为例[J];地理研究;2006年06期
2 僧海霞;;历史时期太白山主体信仰景观变迁与机制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王均;陕西省资源环境本底数据库建设及GIS在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应用设想[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僧海霞;区域视野下的信仰与景观[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力勇;清代顺天府旱灾与禳灾初探[D];暨南大学;2011年
2 曹勇;泾惠渠与关中水利社会(1930-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文珠;唐五代民间神yG的空间分布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李楠;清代山西祈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雷亚妮;晚清陕西水旱灾害与社会应对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明洋;传统音乐研究与知识价值革命──世纪之交的后顾前瞻[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2 苍海平;;土族民间信仰及其仪式音乐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9年02期
3 王珊珊;;哈尼族舞蹈《祭鼓》的民族文化启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冶鸿德;;战争的悼歌 生命的礼赞——亨策《第九交响曲》音乐分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李建富;;戏台之上的白族祭祀音乐考察[J];大众文艺;2010年07期
6 彭闪闪;;广宗道教科仪在民间信仰中的传承[J];中国音乐学;2011年03期
7 郭晓虹;;“於菟”的民间信仰仪式音乐阐释[J];青海师专学报;2009年04期
8 陈海珍;;从文化人类学视角解读渝东南土家族民间歌舞行为[J];中国音乐;2009年03期
9 刘统霞;马丹丹;;被表述的民间艺术及文化保护反思 ——辽西高跷秧歌考察[J];齐鲁艺苑;2008年01期
10 闫若_g;;“姜马察回音乐”的文化生存空间考略[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实习生 池玉玺;“化善坛”洞经音乐在京奏响[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顾婧;圈头村音乐会 白洋淀里聆听天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3 本报记者 黄晶;海南道教文化之奇葩[N];海南日报;2008年
4 何兴明;邵武傩舞:“活化石”期待复活[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李曙明;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N];中国艺术报;2007年
6 本报通讯员 何兴明;邵武傩舞:“活化石”期待复活[N];福建日报;2007年
7 丹东市文化局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刘桂腾;文本:中国萨满音乐文化田野调查[N];丹东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郑贝妮;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冷和热的背后[N];中国民族报;2008年
9 杨特团 郑文典 林佳仁;“漳州哪吒鼓乐”国家级“非遗”申报工作全面展开[N];闽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莘;河北霸州胜芳镇民间花会音乐民俗志[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2 李敬民;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戴宁;太湖地区民间信仰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4 罗斌;假面阴阳—安徽贵池傩舞的田野考察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吴凡;秩序空间中的仪式性乐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6 吴慧娟;福建仙游三—教仪式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赖锡中;高雄市传统圣乐的机体发展及其文化特性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萍;无锡宣卷仪式音声研究—宣卷之仪式性重访[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鹤;甘肃榆中七月官神仪式音乐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韩莉;“三种唱法”的文化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3 陈敏红;泉州南音乐社传承现状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田果;萨拉萨蒂创作演秦的风格特征及其文化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5 林乐飞;还愿仪式音乐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周晓爽;房山区北窑村音乐会传谱及其活态传承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7 苏琴琴;网络歌曲的文化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8 闫若_g;古韵的回响[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9 曾亮;朱践耳钢琴组曲《南国印象》教学及文化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文静;三代“喜儿”演唱艺术的对比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941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941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