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舒曼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继承与发展及其美学思想在歌曲中的体现
本文关键词: 舒伯特 舒曼 艺术歌曲 美学思想 出处:《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里,舒伯特和舒曼对艺术歌曲这一特殊的声乐作品形式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抹灭的作用,他们推动了十九世纪乃至以后的欧洲声乐艺术的发展。 舒伯特奠定了艺术歌曲发展的基石,舒曼是舒伯特的第一个成功的继承者,并将此艺术发扬光大,留给了世人丰富的文化遗产。本文从艺术歌曲这一角度入手,探讨了艺术歌曲产生的人文背景,着重分析了舒伯特和舒曼在艺术歌曲领域里的各自建树,系统比较了他们的同与异,并且提炼出了舒曼艺术歌曲中所蕴涵的美学思想。 本文认为,舒曼对于舒伯特的继承性正在于音乐与诗歌的紧密结合及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加强。舒曼的音乐美学思想,至今已经经历了将近两个世纪的历史检验,它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舒曼对音乐艺术本质理解中的合理内涵,对音乐的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要求,这一切对于我们今天音乐的创作与研究仍然是具有现实的珍贵价值的。
[Abstract]:In the Romantic music of 19th century, Schubert and Schumann played an indeli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rtistic song, a special form of vocal music, which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vocal art in 19th century and later. Schubert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t songs, Schumann was the first successful successor of Schubert, and this art carried forward, leaving the world rich cul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humanistic background of the emergence of art songs, emphatically analyzes the respective achievements of Schubert and Schumann in the field of art songs, systematically compares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abstracts the aesthetic thoughts contained in Schumann's art songs. This paper holds that Schumann's inheritance to Schubert lies in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music and poetry and the emphasis on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music. It not only has historical value, but also the reasonable connotation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of music art, the high ideological and artistic requirements of music. All these are still valuable to our music creation and research today.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J6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宏;论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创作特征及艺术表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2 邵华;古典奏鸣曲式溯源[J];德州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胡郁青;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现象透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王岱超,胡郁青;如何提高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效果[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杨秦生;关于肖邦和他的钢琴叙事曲创作的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1年04期
6 金卫国;声乐教学再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杨娜;褚艳;;肖邦夜曲的创作特点[J];衡水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孟燕;;威尔第与瓦格纳歌剧风格比较[J];河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彭永启,董蓉;阅读与思考——关于新版格劳特《西方音乐史》及其历史写作[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陈楠;阿多诺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对文化产业的批判[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2 张厚斌;教堂建筑声环境理论综合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4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5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丁好;论古典奏鸣曲的形成[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赵仲明;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1980-2000)[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保荣;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价值[D];河南大学;2001年
2 李小戈;“软”系统方法论在声乐活动中的应用初探[D];河南大学;2002年
3 李洁;舒曼两首钢琴套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汪高原;论调式与调性的教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高静 ;罗西尼对歌剧戏剧性的拓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郭章容;论音乐与菲茨杰拉德的创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常晶;论二十世纪后期我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8 高拂晓;深沉的情感 生命的震撼[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洪江|;从《诺尔玛》看贝利尼歌剧的艺术特点[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10 唐明务;关于对歌唱中非技术性因素的理论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97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497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