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时尚的流行唱法模式
本文选题:流行唱法 切入点:自然状态 出处:《音乐创作》2011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一种观点认为唱好流行歌曲就是要学习美声唱法,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流行歌曲的动听与否主要靠感觉,反对学习声乐方法,这两种观点所围绕的中心在于如何理解"方法"两个字,本文就以上两种观点进行解析。
[Abstract]:One view is that singing a pop song well is to learn the singing method. The other view is that the beauty of a pop song depends mainly on feeling and opposes the method of learning vocal music. The two views revolve around how to understand the word "method".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1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道琳;论声乐作品的抽象因素与歌唱教学的形象化[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朱善梅;歌唱艺术的三度创造[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刘元平;关于声乐教师能力结构的思考[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陈蔚;;歌唱心理培养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10期
5 李灵艺;怎样表现抒情歌曲的情感[J];美与时代;2005年08期
6 王军;;浅谈声乐表演的二度创作[J];美与时代;2006年01期
7 吴耘;;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作用[J];美与时代;2006年11期
8 柳飞;把握汉语特点 唱清中文歌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3年04期
9 张晴;民族声乐与戏曲唱腔的比较研究[J];四川戏剧;2005年06期
10 陈蔚;;歌唱心理培养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莺;开设声乐基础理论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2 笪方能;声乐演唱中心理活动与生理机能的关系[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3 朴荟霖;声乐演唱风格的趋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胡东冶;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董颖;在保存民族声乐传统韵味中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亮;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咬字吐字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肖笑;皮埃尔·米兰达·费拉劳大师声乐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胜环;歌唱中的形体表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唐慧霞;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其演唱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雷惠玲;湘西苗族民歌演唱艺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小莉;;简论二胡演奏中的放松问题[J];铜陵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冯百跃;;文明之后的自然与期盼——从卢梭的自然哲学观中解读杨丽萍对生命意义的追溯[J];民族艺术研究;2007年01期
3 董育博;;浅析歌唱的自然美[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0期
4 常杨;;二胡演奏中的放松问题[J];华章;2009年22期
5 辛兆义;张艳;;浅谈美声唱法在流行歌曲中的运用[J];艺术研究;2006年04期
6 祝向华;;流行唱法中的“打开喉咙”之我见[J];黄河之声;2010年03期
7 任海兰;;浅谈流行唱法的艺术特征[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5期
8 郭剑华;;高校声乐开设流行演唱专业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9 陶言诚;;自然的才是最美的——也谈歌唱的自然[J];消费导刊;2008年24期
10 张锋;;谈如何理解歌唱的自然状态[J];成才之路;2009年2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郝新豫;歌唱的运动与夸张[N];音乐周报;2004年
2 田玉斌;最伟大的教师是你自己[N];音乐周报;2006年
3 邵奇青;挥不动的“古典”与“春天”[N];音乐周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桐佳;普通高校开设流行演唱选修课的设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周闵;论音乐剧的声乐演唱——古典风格[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王子轩;“兼容并蓄”——彭媛娣教授声乐教学初探[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4 陈瑶;论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异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72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572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