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略论河湟“花儿”的语言魅力

发布时间:2018-03-21 13:52

  本文选题:河湟“花儿” 切入点:语音 出处:《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河湟"花儿"是流行于河湟流域的民间小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文章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分析了河湟"花儿"的特点,充分展现了河湟"花儿"的语言魅力。
[Abstract]:"Flower" in Hehuang is a folk minor popular in Hehuang valley, which has distinct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ational sty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ower" in Hehuang from the aspects of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grammar, rhetoric and so on. It fully shows the language charm of he Huang Hua Hua.
【作者单位】: 青海民族大学;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世奎;;另类花儿“风搅雪”——独具语言艺术魅力的一种河湟花儿[J];中国土族;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英才;;民歌“花儿”的传播与生存困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张文静;;对固原“花儿”发展传承的考察与思考[J];北方音乐;2009年06期

3 何启振;;河湟花儿文化产业的开发与管理[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7年06期

4 剡自勉;;西和山歌初探[J];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郭琳;郭骅;;浅论音乐中的感性美[J];发展;2009年01期

6 常海燕;李海强;;浅论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遗存与保护——以“骆驼舞”为个案[J];港航论坛;2006年01期

7 康红英;;“啊呕令”的唱词及音乐特点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1年01期

8 张巨斌;许吉芬;;简论西北“花儿”的社会功能[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9 戚晓萍;;“阿欧怜儿”的程式和主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10 黄明政;;论西北花儿的遣词炼句[J];大舞台;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土艮;;“花儿”的语言魅力[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徐红梅;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图像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智君;边塞农牧文化的历史互动与地域分野[D];复旦大学;2005年

6 马进虎;多元文明聚落中的河湟回民社会交往特点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8 闫国芳;乡土社会视阈下的花儿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9 周亮;花儿的文学性与音乐性关系及传承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张硕勋;大众传播与黄河上游藏区社会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筠;西宁方言的民俗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晔;西北地区花儿会的发展及区域特征(1912-196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曦;民俗学视野下的漫瀚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朱墨;新世纪以来西部小说的乡村叙事[D];复旦大学;2011年

5 苏新星;晋城民间歌谣语言特色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王世伟;2000-2010年的花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邢燕燕;1980-1999年花儿研究综论[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军林;西北民歌“花儿”的审美文化阐释[D];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

9 林雪红;临夏东乡族地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程琴;花儿中的女性和女性的花儿[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宝荣;;语言理论[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5期

2 张博尧;;用隐喻思维进行英语教学[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12期

3 金曦;;从《华尔街日报》等国际报刊看英语新闻标题语言特色[J];华商;2008年11期

4 时明秀;;狠抓基础 提高能力[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0年Z4期

5 赵俊平;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词汇和语法差异[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王文婧;;简析发展中的美国英语[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7 朱文杰;;科技英语的特点[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年Z1期

8 赵薇;;中国英语探析[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9 魏剑锋;李惠贤;赵立平;;科技英语语言特点探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陈蕾;;新闻英语中的文体特征[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少康;;网络交流用词分布特征浅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巧云;;英汉外来词对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洁;;影响大学英语听力理解的语言知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廖海宏;;在线英语词典与词汇的社会文化性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5 史彩玉;马桂菊;;高中英语教学中词汇的教与学[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黄薇;;微探建瓯方言熟语歌谣的语言[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倪宏;李昌立;莫福源;;基于词汇的汉语文语转换系统[A];第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8 徐世勇;彭聃龄;金真;;词汇情感意义的脑功能成像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肖九根;;从赣方言词汇的形成与发展看其内外运行机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郑尉;;运用联想理论记忆词汇(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刘静;两会记者眼中的热门词汇[N];工人日报;2003年

2 新疆乌鲁木齐市 赵砾;别再糟蹋语言了[N];中华读书报;2009年

3 陶鑫良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山寨”的流行及其模仿之质辩(上)[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4 ;一组消失的词汇和一座城市的三十年[N];郑州日报;2008年

5 赵强;百万词翁[N];中华读书报;2009年

6 张艳红;搭车广告“污染”抗震词汇[N];河北日报;2008年

7 张胜利;词汇一白色污染[N];中国保险报;2000年

8 叶祝颐;“绿色GDP”成代表“热门词汇”值得期待[N];海南日报;2007年

9 丰城市孙渡中心小学 徐友林;小学生词汇教学“三步法”[N];宜春日报;2009年

10 黄敏;“奥巴马困境”或成2011年热词[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星辉;湘南土话与湘南瑶语的接触和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袁淑娟;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推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杨会永;《佛本行集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叶贵良;敦煌道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梁华荣;西周金文虚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李芳兰;现代汉语语义韵的理论探索与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徐红梅;皖北方言词汇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8 王圆圆;巴黎郊区年轻人使用音节倒置词现象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袁善来;比工仡佬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高世乐;含假结RNA二级结构图的语法及拓扑分类[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门艺;西周甲骨文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贾全红;胶南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普香岚;应用图式理论对高中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娟;象似性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5 闫晓丽;祁县方言初探[D];苏州大学;2009年

6 刘胜利;上栗方言中的客家方言成分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7 王泽芳;湖南临武(大冲)土话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裴正东;关注词语的多元文化信息 增强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9 董青;威海方言初探[D];苏州大学;2008年

10 谢静蓉;文化和词汇——以及对教学意义的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44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644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9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