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地上的温暖与悲怆——“太谷秧歌交响音乐会”听后
本文选题:秧歌剧 + 交响音乐会 ; 参考:《人民音乐》2011年03期
【摘要】:正"原生态"与"交响乐"并排而坐,"中国农民游戏人生的方式"与"欧化知识分子观照世界的态度"一并捧出,"晋中平原上百年积淀的秧歌"与"杰出作曲家呕心沥血的新作"一起出炉,"孙贵明领衔的优秀秧歌艺人"与"谭利华执棒的北京交响乐团"同台献艺!这,便是2010年12月3日晚,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太谷秧歌交响音乐会"
[Abstract]:The "original ecology" and "Symphony" sit side by side, "the way Chinese farmers play life" and "the attitude of the Europeanized intellectuals to see the world" together, "the Yangge of a hundred years in the Jinzhong plain" and "the outstanding composer's new work", "the excellent Yangko artist Sun Guiming" and "Tan Lihua's stick" the symphony of the Beijing symphony. The orchestra "the same stage! This is the night of December 3, 2010, the Beijing Zhongshan Park music hall" Taigu yangko dance Symphony concert"
【分类号】:J6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武雄;;夺目光环就是这样炼聚而成的——中国爱乐乐团2011演出季“交响音乐会”台前幕后[J];人民音乐;2011年07期
2 周志明;;乐鸣东方 庆祝建党90周年中国作品大型交响音乐会[J];广播歌选;2011年07期
3 维轩;;童言无忌——读有关粤剧交响乐文章的感想[J];南国红豆;2002年04期
4 陈华强;王楠斐;;关于沁源秧歌保护的初步调查[J];音乐研究;2011年05期
5 尹铁良;;从“春路”到“春风”的飞跃——听浙江交响乐团“春风柳上归”交响音乐会有感[J];人民音乐;2011年09期
6 ;北京音乐厅2011年8月演出资讯 打开音乐之门·暑期系列音乐会[J];中国信用卡;2011年08期
7 戴音;;在实践中参悟民族器乐的美质——解析南京民族乐团2010国家大剧院音乐会[J];剧影月报;2011年03期
8 ;咨讯[J];数字生活;2011年07期
9 ;北京音乐厅2011年9月演出资讯[J];中国信用卡;2011年09期
10 陈洪俊;;学习之风引领市民文化建设[J];杭州(我们);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曹书杰;;即将消逝的历史文化名片——赵县西朱家庄秧歌[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石秀萍;;多彩的音乐 在动的形象——浅谈歌剧《白毛女》中音乐对人物的塑造[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 苗笛;;维也纳音乐文化给哈尔滨音乐的启示与思考[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宣;《辉煌岁月》交响音乐会北京上演[N];湖南日报;2008年
2 刘構;《辉煌岁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交响音乐会》在京举行[N];文艺报;2008年
3 记者张莹莹;我市举行大型情景交响音乐会[N];秦皇岛日报;2008年
4 记者 廖翊;贾庆林观看大型交响音乐会《柏坡交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N];人民日报;2009年
5 记者 张勇;贾庆林、连战出席“海峡和平交响音乐会”[N];人民日报;2009年
6 记者 李川 通讯员 成德豹 牛锡波;本市举行建军82周年经典歌曲交响音乐会[N];天津日报;2009年
7 实习记者 刘玲纯;大型交响音乐会《祖国颂》祝福祖国[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记者 郭景水 实习生 张豪;“我爱你——中国”大型交响音乐会开唱[N];海南日报;2009年
9 记者 邢晓芳;上海交响乐团为纽约送去夏季惊喜[N];文汇报;2010年
10 记者 王琼瑶;《圣殿般的雪山——献给东方最伟大的山脉昆仑山交响音乐会》明日再昆仑山玉珠峰下奏响[N];青海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蔚;闹节—山东秧歌的仪式性与反仪式[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云;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的音乐分析及青青角色唱段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2 余文博;“新音乐运动”之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3 万和荣;论歌剧《白毛女》的创生及其民族化风格的追求[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学志;隆尧秧歌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琦;祁太秧歌唱腔发展的多视角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谢丽;抗战时期延安解放区新秧歌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7 田丽波;论民族唱法女声演唱艺术的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吕海霞;“文革”前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姚蓉蓉;中国民族声乐的现代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10 林雯;论施光南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声乐创作的特色及对中国民族声乐的推动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76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77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