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的个人风格特征——以新疆民间歌手韩生源的个案分析为例
本文选题:西北回族 + 宴席曲 ; 参考:《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摘要】: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除了地域性差异形成各地不同的音乐形态和音乐风格之外,还形成了个性迥异的个人风格特征。这是因为在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许许多多的回族人民付出了辛勤的创造性艺术劳动,他们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艺术的追求、继承和创新,不断地丰富着宴席曲,并且同时也在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音乐风格特征。以新疆著名回族民间歌手韩生源为例,从已采录到的40余首曲目中,选择了6首较具代表性的曲目进行分析,研究他的个人审美性音乐风格特征。
[Abstract]:In addition to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music of the Hui banquet in Northwest China forms different musical forms and styles, and also forms the individual style characteristics with different personality. This is because in the course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anquet songs of the Hui nationality in the Northwest region, many Hui people paid hard and creative art work. They used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life, their pursuit,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art. Constantly enrich the banquet music, and at the same time form their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 music style. Taking Han Shengyuan, a famous folk singer of Hui nationality in Xinjiang, as an example, six representative pieces were selected from more than 40 tracks collected and record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personal aesthetic music style.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
【分类号】:J6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平;;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的个人风格特征——以甘肃民间歌手马古白的个案分析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汪平;;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的总体音乐特征(上)[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汪平;;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的个人风格特征——以青海回族民间歌手马占才的个案分析为例[J];音乐创作;2010年04期
4 汪平;;宴席曲《蓝桥担水》在西北回族中的地域性流变[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2年09期
5 汪平;;宴席曲《蓝桥担水》在西北回族中的地域性流变[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2年03期
6 汪平;;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的总体音乐特征(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李黎;汪平;;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的个人风格特征——以宁夏民间歌手马生林的个案分析为例[J];艺海;2009年11期
8 吴忠礼 ,刘钦斌 ,杜力夫 ,霍维洮;论西北回族军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J];宁夏社会科学;1988年04期
9 王伏平;;马霄石及其《西北回族革命简史》[J];回族研究;2011年01期
10 王伏平;西北回族对辛亥革命的贡献——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J];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燕;;从《图书与情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发文看目前我国西北地区的图书馆学研究[A];图书馆与西部大开发——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四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闫艳霞;王玉魁;;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2005年
3 周爱国;徐恒力;孙自永;;西北地区水资源—生态建设中若干问题的讨论[A];中国农业地学研究新进展——2000年全国农业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曹文洪;;西北地区大开发中的水土保持治理[A];中国水利学会200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冯国章;;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基本态势及可持续利用对策[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6 李志阳;;西北地区农业科研投资效益的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郭占荣;刘花台;;西北地区凝结水及其生态环境意义[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魏永理;司俊;;中国近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述略[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9 白耀宇;周嘉熹;;西北地区天牛科昆虫区系[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陈兴旺;段汉明;黄研;;区域与城乡统筹下的西北剩余劳动力转移初探[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马勇、顾玲、樊曦;西北地区人口10年后将过亿[N];人民日报;2005年
2 记者 李凯 陈静莹;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步伐[N];汕头日报;2009年
3 ;临夏参加西北地区农业经验交流会三代表[N];民族日报;2009年
4 ;中卫摘得西北地区首个“迪拜奖”[N];宁夏日报;2011年
5 胡海莲;门源抢救挖掘出回族宴席曲八十余种[N];青海日报;2007年
6 邵勇坚;周强与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局长乔新山会谈[N];陇东报;2010年
7 记者 郑北鹰;西北地区找到丰富地下水[N];光明日报;2003年
8 兰州蓝天浮法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刘伟;提升与淘汰并举,促西北地区玻璃行业健康发展[N];中国建材报;2010年
9 记者 于辉;亟待开发的西北地区物流市场[N];现代物流报;2005年
10 李战吉邋曾华锋;西北地区将渐渐“湿润”[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科伟;西北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2 张小燕;西北地区植被背景值及演替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3 汪平;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及其流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世琦;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5 何苑;西北地区资源型产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王得祥;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草)及其植被恢复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7 赵敏娟;西北地区农村资源破坏及其制约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8 张哲;西北地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区域分工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冉东亚;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与实践[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10 朱芬萌;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支撑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德慧;西北回族宴席曲与“花儿”的比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智华;试论西北回族军阀的特点[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甜;新中国十七年西北美术作品中的农民形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万鑫悦;中国西北地区织毯艺术特色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5 张小金;从发达地区的规划实践看西北地区城市跨越式发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黄玉霞;西北地区大气水汽输送特征及气候转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7 赵宝春;西北地区现代居室客厅园林植物配置方案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温艳;20世纪20-40年代西北灾荒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9 宋其鲁;西北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10 任红岩;西北区域经济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74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874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