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寻找全新的自我存在——韩国音乐学研究的历史进程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8-05-28 19:20

  本文选题:音乐学 + 韩国音乐学 ; 参考:《中国音乐学》2011年04期


【摘要】:19世纪末,西方音乐开始传入韩国,对韩国的文化教育产生重要影响并引发诸多变化,随之也带来了所谓"洋乐"和"国乐"的两分化现象。在这一过程中,韩国音乐界主要集中于创作和演奏,而学术性的音乐研究则表现得非常贫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韩国音乐学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才通过体系化的构建和学术性研究,开始在音乐界占据一席之地。韩国的音乐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集中于西洋音乐学的接受与研究的倾向和追求民族主义性音乐学研究的倾向。这两种倾向在共存的同时,也主导着韩国的音乐学研究。进入21世纪后,学界开始超越原有的两种倾向,探寻所谓"第三条路"。本论文主要对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的韩国音乐学研究倾向进行考察,将上述三种研究倾向的出发点、学术立场、具体研究,与社会文化观点相结合进行论述。特别是所谓"第三条路"的近期音乐学研究的新动向,更可理解为韩国音乐学研究在21世纪全球化文化视野中,希望构筑其全新自我存在的一种尝试和努力。今天的韩国音乐学,是对"韩国的音乐"这一全新概念的整理以及对其研究方法论的再整理,同时还必须担负在国际学术研究中彰显"韩国的自我存在"的重要作用。
[Abstract]: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western music began to spread to Korea, which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Korean culture and education and caused many changes, which also brought about the phenomenon of "foreign music" and "national music". In this process, the Korean music industry mainly concentrated on creation and performance, while academic music research was very weak.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Korean musicology took its place in the music industry only in the early 1980s through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The study of musicology in Korea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e reception and research tendency of western musicology and the tendency to pursue the research of nationalist musicology. While the two tendencies coexist, they also dominate the study of musicology in Korea. After entering the 21 st century, academic circles began to transcend the original two tendencies and explore the so-called "third way".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research tendency of Korean musicology from the beginning of 1980s to the present, and discusses the starting point, academic standpoint, concrete research,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point of view of the above three research tendencies. Especially, the new trend of the recent musicology research of the so-called "the third way" can be understood as an attempt and effort for the Korean musicology research to construct its new self-existence in the view of the global culture in the 21st century. Today's Korean musicology is the arrangement of the new concept of "Korean music" and the rearrangement of its research methodology. At the same time, it mus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ighlighting the "Korean self-existence" in international academic research.
【作者单位】: 韩国国立首尔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理论系;首尔大学音乐研究所;韩国西洋音乐学会;韩国国立首尔大学音乐学院;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小平;试析音乐心理学在音乐学研究中的作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刘奕伶;;基于产学研结合视角谈音乐学研究生的培养[J];歌海;2008年06期

3 王耀华;岸边成雄先生的音乐学研究[J];音乐研究;2005年02期

4 朱玉璋;;基于音乐-社会结构的音乐学研究的重要性——从T.W.阿多诺说起[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居其宏;;音乐学论文的诗意表达——“批评与文艺:2007·北京文艺论坛”归思之三[J];中国音乐学;2008年02期

6 褚晓冬;;谈青年音乐学者的素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刘抗;今秋瑞典音乐盛会[J];人民音乐;1983年06期

8 田可文;;音乐学系92届硕士研究生通过论文答辩[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9 ;致全国音乐学者和音乐学刊物的公开信——写在《中国音乐学》第100期发刊之际 [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年04期

10 杨沐;国际音乐学会1988年学术研讨会暨音乐节综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耀华;;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跨文化音乐比较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张晶;田思胜;;我国音乐疗法的中医理论探讨[A];第十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瑾;世界民族音乐全球共享[N];音乐周报;2005年

2 居其宏整理;“当代音乐学研究专家论坛”纪要(下)[N];音乐周报;2002年

3 邓钧;《百苗图汇编》价值评估[N];音乐周报;2008年

4 傅显舟(整理);“当代音乐学研究专家论坛”纪要(上)[N];音乐周报;2002年

5 张强;为培养音乐学精英搭建平台[N];音乐周报;2007年

6 曹敏燕 郭娟;与国际接轨办中国最好的音乐学院[N];中国文化报;2005年

7 徐天祥;“音乐学博士论坛”北京“开坛”[N];音乐周报;2007年

8 曹卡民;创建世界一流艺术大学[N];人民政协报;2003年

9 宏文;学术打假刻不容缓[N];音乐周报;2003年

10 居其宏;音乐学的学术创新[N];音乐周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袁绣柏;近代曲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幼平;大晟钟与宋代黄钟标准音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晓琴;晋南出土金元砖雕的音乐学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刘贝妮;《笙赋》的音乐学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3 王辉;译著《民族音乐学研究:31个论题和概念》及书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4 周冰;贝多芬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的音乐学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5 张晓娜;燕赵民歌“妓女悲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宋方方;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露露音乐形象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任宏;晋侯墓地出土乐器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刘燕子;项祖华扬琴作品的音乐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仇]杉;《中国音乐学》的文献计量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10 王珏;录音在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中的桥接角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本文编号:19478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9478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c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