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与国家认同——社会学视野中的古琴艺术变迁
本文选题:古琴艺术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参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年04期
【摘要】:本文着眼于古琴艺术由"阶层艺术"、"人民艺术"、"民族文化"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过程,对古琴身份概念的细微变化进行了社会学解读:作为古代"士"阶层文化象征资本,古琴艺术是典型的阶层艺术。建国后,古琴艺术为了获得生存权,进行了种种"去阶层化"(人民艺术)的现代性改革。在全球化背景中,古琴再次被国家想象为全中华民族共享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文化符号,晋升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展示了不同的历史场景中古琴承载了不同的文化-政治身份,论证了文化遗产的建构对国家整合与认同的重要意义。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Guqin art from "stratum art", "people's art", "national culture" to "worl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makes a soc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btle changes in the concept of Guqin identity: as an ancient "scholar" stratum culture symbol capital, Guqin art is a typical class art.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uqin art carried out various modernistic reforms in order to obtain the right of existence.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Guqin was once again imagined by the country as a national cultural symbol of universal significance shared by the whole Chinese nation and promoted to a world-clas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 article shows that Guqin bears different cultural and political identitie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scenes, and demonstr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to the national integ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
【分类号】:J632.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剑;;从人地作用到景观文化——浅析景观文化的含义[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2 吴薇;杜学元;;论我国文化变迁对教师专业化的影响[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王纪武;中国传统区域空间观念发端考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6期
4 范霞;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基于城市景观演变的分析[J];城市问题;2005年01期
5 何镇飚;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广告文化批评标准[J];当代传播;2003年04期
6 李立峰;科举学的文化地理视角[J];东南学术;2005年04期
7 林怡;庄金宝;;对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文化变迁若干问题的思考[J];东南学术;2006年04期
8 马武定;对城市文化的历史启迪与现代发展的思考[J];规划师;2004年12期
9 路宪民;陈蒲芳;;从基督教的传播看现阶段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J];甘肃农业;2006年02期
10 袁瑾;;历史轮回里的现代空间与新兴的城市文化写作——从《广州地理》初探公众媒体的城市想象[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斌;;传媒与城市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A];全民科学素质与社会发展——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建平;新时期中国文艺管理体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纪慰华;社会文化环境对企业网络构建的影响——以上海大众供货商网络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铁立;边界效应与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朝军;开发我国大学生体育市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8 徐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04年
9 戴晓东;加拿大: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韩红;交往的合理化与现代性的重建[D];黑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中;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及其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王彩霞;人民日报与纽约时报读者来信版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郭笔成;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陈明义;嬗变的村庄[D];福州大学;2003年
5 李宏权;关于我国大众体育发展趋势的预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国红;长春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喇维新;西北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心理健康与高教管理策略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雄鹰;回族青少年宗教价值观社会化的质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丁小斌;回族中学生的宗教世界[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吴瑛;城市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社会文化透视[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雍敦全;;以实际行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2 杨民康;;论原生态民歌舞台展演的意义和作用[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3 晓航;;古琴艺术——九霄仙子摇环佩,大圣西天落遗音[J];产权导刊;2011年05期
4 曾凡忠;;以古琴打造岭南文化特色刍议[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戚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舞蹈的重要意义——对云南艺术学院非遗进课堂活动有感[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6 黄国荣;;浅谈我国古琴艺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7 戴晓敏;陈南平;;借助大学音乐教学平台,学习与传承“武宁打鼓歌”[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8 李婵娟;;民歌新春天——以《忐忑》神曲爆红网络为例[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9 鲍玉珩;;尊重我们伟大的民族文化[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10 杨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的传统民族音乐在高校的传承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瑜;褚艳;边丽娜;;非物质文化遗产——谈谈我们河北民歌[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2 吴钊;;中国古琴艺术传统的传承、保护与创新[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杨晓玫;张倩;李志民;;守护城市的古老印记——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的保护研究初探[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谢东笑;;习弹古琴——现代都市人的修身养性之道[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助群;;辽西太平鼓[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6 崔平;;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特色文化之乡[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南京艺术学院[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8 周兴燕;;关于“布依族八音坐唱”的再度调查浅识[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罗斌;;野草与鲜花的芳香——关于回族舞蹈保存与发展的思索[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谢嘉幸;;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大陆学校民族音乐传承[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苗蓓 实习生顾玉卿;南通梅庵古琴 领到“世界非遗证”[N];南通日报;2010年
2 张蕾 陈赫奕 周皓 董艳艳;“古琴热”在加温[N];音乐周报;2010年
3 陈亚萍;博物馆古琴活化收藏与保护[N];中国文物报;2010年
4 本报驻广东记者 彭海霞 实习记者 陈思彤;古琴艺术,行走在复兴的路上[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周丽燕;古琴文化游:盛世聆古琴[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记者 谌强;非遗传统音乐保护培训班在沪举办[N];光明日报;2008年
7 韩爱青 张博 齐琦;津门法鼓面临后继无人之虞[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闫恩泽;热巴舞动新生活[N];西藏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赵娟;青春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旧曲新唱”[N];广西日报;2009年
10 董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岂能过度商业开发[N];今日信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松兰;穿越时空的古琴艺术[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2 安学斌;巍山彝族打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曹贞华;西周至唐宫廷雅乐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4 胡斌;现代认同与文化表征中的古琴[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5 王姿妮;浙地琴乐背景与“西湖琴社”[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 李小戈;广陵琴派的文化生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7 田素庆;“原生态”的幻象[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司冰琳;中国古代琴僧及其琴学贡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梅英;传播学视域下佤族木鼓文化源承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赛吉拉胡;叙事民歌表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晓旭;从《丽水金沙》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茹;汉中勉县社火[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方明;传播学视野下“花儿”的传承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陈珩;论“和”在古琴艺术中的审美体现[D];河南大学;2010年
5 许珩哲;古琴艺术与当代受众的对接研究与思考[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6 司亚丹;大弦戏音乐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林修婷;福州十番音乐的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徐晓琴;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湖南民间舞龙运动的流变及发展前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斌;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中国传统舞龙的继承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晓鹤;甘肃榆中七月官神仪式音乐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50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950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