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音乐作用下人的自主神经生理反应的研究
本文选题:不同类型音乐 + 情绪 ; 参考:《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摘要】:本实验研究试图通过对聆听不同类型乐曲人的自主神经生理反应进行观察及指标统计,进而寻求调节心理的选曲规律。同时,通过音乐专业与非音乐专业人员对不同音乐类型与生理反应的对应关系,为音乐调节身心的治疗功能提供有效地科学依据。研究表明,表达不同情绪的音乐可引发人体产生呼吸频率、心率和皮肤电阻的变化,但不能特异性的反映情绪的类别;专业组的生理反应幅度大于非专业组,提示专业组的音乐情绪情感体验强于非专业组。
[Abstract]:The present study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to different types of music and to find out the regulation of psychological music selection by observing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specialty and non-music professional to different music types and physiological reaction, it provides an effective scientific basis for music to regulate the therapeutic function of body and min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usic that expresses different emotions can trigger changes in the body's respiratory rate, heart rate and skin resistance, but it does not specifically reflect the types of emotions;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the specialized group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non-professional group. It suggested that the musical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the professional group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non-professional group.
【作者单位】: 天津音乐学院艺术心理研究室;卫生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
【分类号】:J6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建平,张平,王丽芳,代景华,阎克乐;5种基本情绪自主神经反应模式特异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和明;;浅谈高校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才智;2010年09期
2 宋和明;;浅析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现状[J];才智;2010年10期
3 孙露;;浅谈中职音乐教育教学[J];成才之路;2010年03期
4 吕丽娜;;论视唱练耳在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5 吕丽娜;;论音乐的功能作用[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吕丽娜;;视唱练耳与唱名法[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7 马宝艳;;基于语境感受音乐的美[J];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8 郑群;;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评价刍议[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4期
9 岳雷;;从杨光歌唱谈盲童音乐教育[J];大家;2012年09期
10 鲍艳敏;;论音乐情感与音乐记忆的关系[J];大舞台;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游妍丽;;透过音乐教育和大脑的关系引发出的思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杜丽丽;;音乐心理剧对流浪儿童自尊水平干预的研究[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曲宁;刘红宁;;成就目标与表演焦虑[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解鸿雁;王健英;魏育林;;不同音乐作用下人的自主神经生理反应的研究[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二十周年会庆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雪梅;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D];浙江大学;2006年
2 刘镇波;云杉木材共振板的振动特性与钢琴声学品质评价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杜悦艳;回归本原[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范晓峰;音乐理解现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5 祝欣;叙述的交响[D];河南大学;2009年
6 钟恩富;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温万惠;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识别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刘欣;当代小学音乐活动课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兵;大连音乐文化生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丽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芳;羽调和徵调对恐惧和悲伤情绪减缓作用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吴蒙;探索中国当今钢琴立体教育及其教材建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一丁;浅析高师视唱练耳学科发展中的音乐审美心理[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立峰;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特点[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千子;论音乐接受心理[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庄甜甜;4-5岁幼儿音乐记忆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暮耘;找“神”的人们[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韩静;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钢琴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郝晶;大兴安岭地区高职院校音乐公共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丹;音乐影响儿童工作记忆的心理学实验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男人的定期心理低潮[J];人生与伴侣(上半月版);2009年01期
2 霍雨佳;;天热了,不可忽视“情绪中暑”[J];生命与灾害;2011年08期
3 涂强;;论设计色彩对室内设计的作用[J];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04期
4 任俊;张璐婷;;积极情绪诱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15期
5 姜云;《前赤壁赋》中情绪变化轨迹探幽——文学名篇艺术鉴赏之一[J];嘉兴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6 ;离异家庭子女情绪变化的六个阶段[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02期
7 桑婧婧;我的“月度心理情绪值”[J];作文大王(中学版);2005年03期
8 祁乐瑛;;汉、藏族大学生心理品质比较研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张荣;;浅谈如何理解人物[J];剧作家;2009年01期
10 王琳琳;;试析学前儿童良好情绪的建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解鸿雁;王健英;魏育林;;不同音乐作用下人的自主神经生理反应的研究[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二十周年会庆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旭峰;苗丹民;肖玮;王伟;黄伟芬;刘芳;刘平;王耀武;张金荣;;呼吸模式与飞行情绪稳定性的关系研究[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邹建;张健;;犬的情绪变化对科目训练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伍建林;张清;张竞文;宋清伟;苗延巍;;人类嗅觉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愉快及非愉快气体激活相应的脑区)[A];第二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闫克乐;孙惠君;;音乐对心率、T波和呼吸频率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刘敏鹃;刘小珍;杜水莲;;新生儿鼻端“贴棉法”测量呼吸频率的效果观察[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王希锋;梁作鹏;王静;张连双;;芬太尼为基础的镇静方案对机械通气病人镇静效果的影响[A];中国重症医学的创新与发展——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暨第九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危重病医学全国会议会刊[C];2010年
8 晁华琳;郑淑梅;张建梅;刘松梅;;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护理[A];全国第五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洪云霞;胡智勇;;不同CO_2气腹压对婴儿腹腔镜手术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10 龚敏;林忠东;;呼吸频率的变化——婴幼儿肺炎的早期诊断指标[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 陈福新;人的情绪也有“盲点”[N];健康时报;2004年
2 陈燕琳;如何克服情绪盲点[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和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何表现[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4 韩咏霞;儿童心悸可能是心脏神经症[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热恋男女想法痴迷[N];云南科技报;2000年
6 吴维;爬山前后都要“补”[N];保健时报;2006年
7 红岩;情绪变化大易患“肠易激综合征”[N];大众科技报;2006年
8 止敬;不良情绪带来的病[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9 佚 名;老年人怎样对待情绪变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季鑫;呼吸频率随年龄变化[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清鹏;脉搏信号的非线性分析及其不同情绪和环境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李改;情绪反应的动力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马慧娟;活性氧在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适应性心脏保护形成中的作用和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4 朱国运;大鼠海马对呼吸的调控及Ca~(2+)对阿片类物质呼吸抑制作用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3年
5 洪武军;影响压力型整体体积描记箱内压力变化的因素探讨[D];浙江大学;2007年
6 汪慧;脑桥呼吸调整中枢对黑伯反射和低氧呼吸反应的调控作用[D];山东大学;2008年
7 吕静;脑力疲劳状态下注意特征及情绪变化的ERP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8 于成瑶;两类心气虚大鼠模型的初步比较和部分心脏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翟华强;从“肺虚络痹”探讨大鼠肺纤维化血管新生的防治[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10 曹莹;中缝核群对呼吸运动的调控[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吟;呼吸频率对心率变异性和情绪状态的影响[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2 洪婕;情绪的社会分享与情绪恢复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傅强;影视表演中的节奏、情绪和性格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王钱永;虚拟学习环境中的支撑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于蕾;缰核介导中缝背核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发病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5年
6 黄文;乌龟(Chinemys reevesii)潜水呼吸代谢及龟皮胶原蛋白成分的分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雅静;单兵系统生命参数检测技术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8 杨文星;内源性一氧化碳参与中枢性呼吸调控的离体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张郦君;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与呼吸功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周柯夫;胸腔镜术后镇痛探讨[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80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980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