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情韵、神韵
[Abstract]:"emotion rhyme" is the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 and highest pursuit realm of Chinese national vocal music singing art, and it does not belong to the specific technical category. But emotion is always the soul and life of Chinese national vocal music singing, "charm" is a kind of visible, unimmediate, sensable but unspeakable spirit contained in the singer's heart to convey and release his inner feelings in order to attract appreciators. " Rhyme "," charm "shows the national feelings and national appreciation habits of the Chinese nation's beauty, which is the highest realm and aesthetic ideal pursued by every national vocal music learner.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16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巍;关于何纪光“新型湖南高腔山歌唱法”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岩峰;吸吮多方甘露,润我自身歌喉[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娜;郭兰英和彭丽媛所扮演的喜儿的唱法和风格特点之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俊廷;李谷一演唱风格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5 韩彦婷;突破“三种唱法”构建中国新型民族声乐学派[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孙音;论中国民族声乐中的原生态唱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立平;民族唱法及其教学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庆果;;中国民族声乐中的美学意识[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2 安志刚;;浅谈中国民族声乐[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3 余晨;;在音乐学课中学习中国民族声乐[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4 许岚岚;;探索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情韵、神韵[J];科技资讯;2011年18期
5 伊丽媛;;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民族声乐价值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1年04期
6 潘明栋;;中国民族声乐音色的文化探析[J];黄河之声;2011年14期
7 周庆恬;;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
8 林敏丹;;民族化演唱方法特征的探究——以《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为例[J];大舞台;2011年06期
9 钱芳;;中西声乐比较研究综述[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杨勤;;试论彭丽媛演唱风格及艺术特色[J];大舞台;2011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彦海;用科学方法培养民族声乐人才[N];中国艺术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紫茵;“天空”出现几多色彩?[N];音乐周报;2009年
3 李定国;“民族唱法”切莫入误区[N];音乐生活报;2010年
4 ;王昆金铁霖发表联合声明[N];中国艺术报;2004年
5 舟 观;声乐比赛能否不以唱法论英雄[N];中国艺术报;2004年
6 李小莹;民族唱法应该“万紫千红”[N];中国艺术报;2004年
7 王源;聚焦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N];华夏时报;2001年
8 周国安;“三种唱法”划分科学吗?[N];人民日报;2000年
9 记者 吴伟农 丁宝忠;中国民族音乐会享誉联合国[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10 张象;流行歌曲为何不流行[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静波;论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林雯;论施光南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声乐创作的特色及对中国民族声乐的推动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姚蓉蓉;中国民族声乐的现代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荆晶;从审美文化的视角透视当下中国民族声乐的现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廖卉;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情、字、声、韵”[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阔;关于中国民族声乐风格特征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灵萍;从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看中国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冯亚;论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性[D];河南大学;2001年
9 谢菁;基于声乐演唱的艺术美探究中国民族声乐之“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兰晓薇;民族声乐润腔技法及其符号规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140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140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