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谐谑”的艺术学本体意义到人文的“谐谑精神”
[Abstract]:Firstly,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related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e past, including the review of relevant literary theories of banter and banter. First, the "banter" kind of art Noumenon and it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visual field of art (including music aesthetics), such as Wu Liberal Arts monograph "General Theory of Chinese Quyi Art", "the first chapter of Noumenon General Theory", the fourth section "banter theory" (1), Monlin's thesis "Scherzo and its Scherzo and Scherzo Spirit" 2, Li Juan Master's thesi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Scherzo and its Scherzo Spirit" 3 and other aspects of Musical Formology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土家族歌师文化研究》(编号:08CMZ008)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后现代视阈下对赛义德、黑格尔东方审美文化观的批判》(编号:10YJC75112)成果之一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娟;谐谑曲的历史演变及其谐谑精神[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进;;语言幽默的语义阐释模式[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邱玉华;;幽默语言的语用学探讨[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刘苹;言语幽默的语言学研究综述[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4 谢文芳;短信语言幽默之解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5 田兴军;幽默的美学价值[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陈金中;;相声幽默言语的“前景化”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蔡新枝;从语言歧义看英语幽默的产生[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8 蔡新芝;从会话隐含理论看英语幽默的产生[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9 杜希宙;;调侃简论[J];衡水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贺学勤;言语幽默的文化屏蔽探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琴;;英汉幽默语比较[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胡培安;时间词语的内部组构与表达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勤玲;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方珍平;表达的认知量度观[D];复旦大学;2006年
6 董海雅;情景喜剧幽默翻译的多元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方传余;言语幽默的语用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赵虹;言语反讽的关联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龚才春;短文本语言计算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8年
10 孙爱珍;计算文体学工作模式探究[D];河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蕾蕾;论肖邦谐谑曲[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何雅青;确定与歧义之间的最佳点[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3 张海云;关联理论下的幽默话语——幽默的认知解释[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4 沈广湫 ;论英语幽默语言的汉译策略[D];广西大学;2003年
5 刘汉鹏;从关联理论角度理解幽默[D];吉林大学;2004年
6 谢孟颐;幽默广告的视觉语言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秦丽娟;幽默和张爱玲小说幽默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熊瑶;何类何法[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梁贝妮;笑与解放[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玉凤;论俄语言语幽默[D];吉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焦静;肖邦《~#c小调谐谑曲》音乐学分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陈立诚;简介谐谑曲的形成与发展[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蒋晓苏;肖邦的谐谑曲[J];齐鲁艺苑;2001年02期
4 唐显慈;肖邦钢琴《升c小调谐谑曲》研究——对作品体裁的学习兼及演奏心得[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静;;小议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谐谑曲及其弹奏[J];宿州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赵亮;;气质 人文情怀——贝多芬第四、第五交响曲乐章结构布局分析[J];黄河之声;2011年12期
3 赵丽莺;;多面的李斯特——听两场李斯特专场音乐会有感[J];钢琴艺术;2011年07期
4 金鑫;;浅析肖邦钢琴作品的创作特征和意义[J];大舞台;2011年08期
5 张霞;;如何把握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6 晏伟;;从贝多芬的第五首小提琴奏鸣曲看其早期演奏风格[J];北方音乐;2011年08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萌;李云迪:浪漫中缺少惊喜[N];音乐周报;2003年
2 娄文利;潘德列茨基携《变形》来京[N];音乐周报;2004年
3 王晋福;人生的苦恼与抗争[N];音乐周报;2008年
4 蒋山;新世纪新年音乐会[N];科技日报;2000年
5 张蕾;“杜十粮”登场亮相[N];音乐周报;2006年
6 邵奇青;挥不动的“古典”与“春天”[N];音乐周报;2007年
7 李晓育;德沃夏克弦乐四重奏作品的诠释要义[N];音乐周报;2007年
8 记者 孟绮;北交奏响奥运专场[N];音乐周报;2007年
9 张克新;谁说肖邦只能抚慰?[N];音乐周报;2010年
10 魏玲;马苏尔诠释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N];河北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娟;谐谑曲的历史演变及其谐谑精神[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2 王效轲;肖邦四首谐谑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晶;论肖邦对古典主义时期钢琴谐谑曲体裁的拓展与革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璐璐;肖邦《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文本与演奏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5 叶佳亮;肖邦谐谑曲音乐语言陈述结构的初步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曹芹;试论肖邦谐谑曲的音乐创作特征[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田晓野;关于肖邦谐谑曲的音乐理解与演奏技术的探讨[D];青岛大学;2009年
8 王笑容;肖邦第三谐谑曲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叶贝;二十世纪西方音乐“拼贴”技巧初探[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10 刘栋;姚恒璐三部室内乐作品分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444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144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