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姜文电影音乐符码中的后革命氛围解读

发布时间:2018-07-29 07:18
【摘要】:戏谑式的革命激情主义音乐符码与去宏大化的人本主义音乐情怀是本文解读姜文电影音乐的着力点,通过对姜氏电影音乐符码进行语意拆解,探寻潜藏其中的后革命氛围。本文认为,姜氏电影音乐以戏谑、反讽与人本主义关怀并存的"去革命"音乐叙事姿态,成为后现代文化氛围的艺术脚注,而与此同时,一种浓重的虚无主义时代氛围也悄然升腾起来,留给观者无尽的遐想。
[Abstract]:The playful revolutionary passion music code and the degrandified humanistic musical feelings are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to interpret the Jiang Wen film music, and to explore the latent post-revolutionary atmosphere through the semantic disassembly of Jiang's film music cod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Jiang's film music, with its playful, ironic and humanistic concern, has become an artistic footnote to the post-modern cultural atmosphere,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become an artistic footnote to the post-modern cultural atmosphere. A strong nihilism era atmosphere also quietly rising, leaving the viewer endless reverie.
【作者单位】: 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学院;
【分类号】:J617.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陶东风;;论后革命时期的革命书写[J];当代文坛;2008年01期

2 汪奇兵;;穿越历史的阳光——重读电影经典之《阳光灿烂的日子》[J];电影评介;2010年07期

3 唐浩;胡晓梅;;恶是迷人的东西——《太阳照常升起》的美学分析[J];南方论丛;2008年02期

4 ;久石让,电影音乐的色彩世界[J];女性天地;2010年03期

5 韩琛;;后革命时代的失忆与记忆[J];天涯;2008年03期

6 韩琛;;民族寓言的前世今生——《鬼子来了》与抗战电影的历史演变[J];艺术百家;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红兵;赵牧;;中国经验·现实维度·反思视角——2008年文学理论批评热点问题评述[J];当代文坛;2009年01期

2 肖宝凤;;历史、空间与叙述策略:论香港女性导演的离散美学[J];当代文坛;2009年04期

3 王宗峰;;后革命时代的拟革命书写——以电影《光荣的愤怒》、《天狗》、《苹果》为例[J];当代文坛;2011年03期

4 何平;;“伤痕”如何被重述?——里程《穿旗袍的姨妈》读记[J];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06期

5 张冀;;坚守 重构 突围——论姜文导演作品另类叙事图景的文本意义[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孟丽花;;后革命年代的革命叙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0期

7 寇才军;;从“精神分析”到“英雄牌”痒痒挠——姜文“后革命”电影中的英雄叙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胡军;陈敢;;“后革命氛围”中的革命历史叙事[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9 杨亮;;文化视角下的姜文电影研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黄贞权;;后革命时代的历史叙事与影像表达——以电影《十月围城》为例[J];山花;2012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任志明;“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陈由歆;话语权力的再生产[D];河南大学;2010年

3 张勇;反抗压抑与消解神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董琼;1990年代以来“文革”题材小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孟丽花;文化研究视阈中的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余勤安;主题·模式·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史万红;论“新革命历史小说”[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贾美兰;论姜文电影的叙事形式与风格[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春雨;“作者电影”观照下的姜文电影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袁洁;革命·消费·认同——当代中国红色文化的政治学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7 简显鹏;美学与革命[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式宪;与好莱坞“博弈”:中国电影产业结构重组的新格局——兼论2004年新主流电影“三强”的品牌效应[J];当代电影;2005年02期

2 宋家玲;;视听震撼下的叙事断裂——关于电影叙事“项链效应”的进一步阐释[J];当代电影;2006年03期

3 陶东风;红色经典:在官方与市场的夹缝中求生存(下)[J];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牧;后革命时代的革命书写[D];暨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绪龙;;“后革命”叙事的面具[J];艺术广角;2010年04期

2 赵牧;;后革命的“转折”[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王岳川;新世纪中国后现代文化研究踪迹[J];求是学刊;2003年02期

4 矫振明;为中国文化的复兴吹响号角——关于中国美术前途的思考之一[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炎冰,严明;“后现代”之概念谱系考辨[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6 弗拉基米尔·科洛索夫;陆象淦;;边界研究——后现代进路[J];第欧根尼;2007年01期

7 陈美霞;;战后台湾通俗文学研究考察[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8 丰昀;从后现代立场看浙江通俗文学[J];浙江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9 胡继华;追逐灵旗──后现代关于艺术的思索[J];文艺争鸣;1996年05期

10 天问;网络不能承受文明之轻[J];读书;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严勇;;科学卫士反击后现代[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杨艳萍;;后现代STS研究——利奥塔眼中的科学、技术与社会(STS)[A];第八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3 沈锐;李同升;;后现代的新城市主义与中国城市规划[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蔚华;;后现代阅读方式的兴起与出版转型[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6 王佃娥;李树怡;杜发强;;从后现代课程观视角预测中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黄卓越;;在后现代的问题视域中思考儒学的发展[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8 侯灿;;从层次涌现性展望中西医结合后现代个体化医学[A];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黄少华;;哈维论后现代社会的时空转变[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部分论文[C];2004年

10 王家鹤;;家庭治疗之米兰系统模型[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羿;后现代背景下的中国商业精神建设 (中)[N];经理日报;2004年

2 马汉广;西方后现代意识的剖析[N];文艺报;2005年

3 叶涯剑;现代还是后现代:一个伪问题[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龚丹韵;“火星文”流行:抵抗成人世界的后现代隐喻[N];解放日报;2007年

5 胡一虎(科技工作者);后现代科学哲学的样本分析[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6 王干;草根后现代:当荒诞成为一种现实[N];文艺报;2006年

7 史菊鸿;在游戏中颠覆传统[N];文艺报;2007年

8 ;后现代背景下的中国商业精神(下)[N];经理日报;2004年

9 广州美术学院 李公明;让“山寨政治”飞[N];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方祥生;“乌克兰危机”与“后现代政变”[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敖双红;民营化语境下的行政法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王菊丽;结构与解构的悖论性对话[D];河南大学;2005年

3 张家栋;恐怖主义:后现代视角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4 曹瑞涛;多元时代的“正义方舟”[D];浙江大学;2005年

5 禹建湘;现代性症候的乡土想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鼎;“后革命”时代的革命历史影视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李海平;后现代背景下行政法的范式转型——迈向反思型行政法[D];吉林大学;2004年

8 郭爱妹;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黄汉平;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D];暨南大学;2004年

10 胡英姿;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共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中亮;中国报纸足球新闻的后现代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吴建安;宽容的深度[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3 谭德生;艺术的转折[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4 廖媛雨;别样的风景[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凤英;后现代课程观与语文教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美君;后现代设计思想在中国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薛莉;尼采哲学中的“超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夏季;柏拉图正义观之转变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D];湖南大学;2006年

9 管小其;后现代视域中之《庄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阳代娟;后现代语境中设计的人际化倾向[D];四川美术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2151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151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7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