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乐记》与《声无哀乐论》“和”之音乐美学思想比较

发布时间:2018-11-15 17:01
【摘要】:《乐记》和《声无哀乐论》中都含有非常丰富的"和"的美学思想,其理论根源均来自先秦时代"和"的思想。然而,"和"音乐美学思想在这两部典籍中分别有着不同的性质、地位、面貌与作用,《乐记》倡导的是"礼乐",要求鉴赏者具备礼乐文化,培养的是君子人格。《声无哀乐论》倡导的是"和乐",引导鉴赏者的自然人性。这些对当今音乐仍有思考意义。
[Abstract]:Both the Book of Music and the Theory of Sound without sadness contain a very rich aesthetic thought of "harmony", the theoretical roots of which are derived from the thought of "harmony" in the pre-Qin period. However, the aesthetic thought of "he" has different nature, status, appearance and function in these two books. The Book of Music advocates "Rites and Music", which requires the connoisseur to possess the culture of Rites and Music. Cultivating the personality of a gentleman. What advocates "harmony", guides the natural nature of the connoisseur. These are still important for today's music.
【作者单位】: 湘南学院音乐系;
【基金】: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课题“音乐审美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项目编号:2015BZZ156)
【分类号】:J6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波;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俞香云;;“风清骨峻”新解——《文心雕龙·风骨》再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郑笠;;剥离与消解系统中成就的审美境界——从庄子“美学”到“庄子”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伏爱华;;徐复观对庄子美学思想的再发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李清良;;徐复观对熊十力哲学的继承与突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李涛;;古代文论阐释的“陷阱”——兼谈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梅华;;平衡的打破与重建——韦应物性格的独特性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王先祥;沈颢的文人画理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郭滨妍;;浅析赵孟俯的“复古”思想[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3 马媛媛;;中国新水墨元素在纺织花型设计中的应用——关于艺术院校教学法的思考[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4 卞敏;;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黄楠;吴昊;;论新古典主义设计的审美[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昌舒;;论白居易的诗、酒与琴及其美学意蕴[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9 孔德立;;儒家的心灵家园——“孔颜乐处”[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10 张九海;;当前五种文化雅俗观商榷[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贾云娣;董其昌书画禅实践与理论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李希;郭象哲学与中古的自然审美[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腾飞;水彩画当怀文抱质——画面与精神共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沙沙;论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粟亮;庄子的自由之道[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朱浩磊;查慎行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子彦;《声无哀乐论》中的名实之争[J];苏州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龙珲;;二十世纪《声无哀乐论》研究[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郭鹏;;试论《声无哀乐论》的理论内涵和历史意义[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周冰琦;;声与哀乐的思辨——从稽康《声无哀乐论》谈起[J];四川戏剧;2007年03期

5 姚锋;;《声无哀乐论》产生的社会、人文背景探析[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01期

6 卢鸣;江守义;;《声无哀乐论》对传统乐教的背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7 孙维权;;《声无哀乐论》新解[J];音乐艺术;1983年02期

8 石川泰子,川名千佳,张前;日本学生评述《声无哀乐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9 杨和平;《声无哀乐论》与音乐的不确定性[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10 程亚林;音乐自由形式论——《声无哀乐论》新探[J];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梅运生;;嵇康和他的《声无哀乐论》[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欢;“新雅乐”为哈辉导航[N];音乐周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韩龙飞;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情感问题[D];青岛大学;2010年

2 梅梅;嵇康与《声无哀乐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兰;略探嵇康与《声无哀乐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晓岑;《声无哀乐论》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瑜;声乃乐之器,情乃乐之本[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丹;《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对音乐教育的启示[D];湖南大学;2009年

7 王笑梦;嵇康《声无哀乐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文;“和”:艺术通向现实的可能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33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333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8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