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两种实践”与十六世纪“歌词与音乐的关系”变化及观念发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9 10:16
【摘要】:正据部分西方音乐史著记载,"prima pratica"和"seconda pratica"(第一实践和第二实践,简称"两种实践")是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2)在他1605年出版的第五本牧歌集的前言中提出的一对概念①。"两种实践"
[Abstract]:According to some western music history books, "prima pratica" and "seconda pratica" (first practice and second practice, abbreviated as "two practices") are Monte Verdi (Claudio Monteverdi,. (1567-1642) A pair of concepts proposed in the preface to his fifth book of pastoral collections published in 1605. " Two practices "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
【分类号】:J6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捷;简论复调音乐形态发展的周期性[J];音乐探索;1987年04期

2 谢力昕;何塞·库拉的威尔第[J];音乐爱好者;2002年06期

3 黎铁军;钢琴教学中复调音乐的训练方法[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唐若甫;托斯卡尼尼与威尔第[J];音乐爱好者;2001年05期

5 甫甫;网上威尔第[J];音乐爱好者;2001年05期

6 张慧;恰空舞曲的风格与演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3年02期

7 ;碟碟不休[J];时代风采;2003年03期

8 饶余燕;试论苏联复调音乐理论体系[J];中国音乐学;1990年01期

9 包敏真;;形神构风骨 格调千古存——从“形·神系统”看中国音乐风格[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10 斯夫;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J];音乐天地;199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兴梧;;“Polyphony”一词的音乐涵义与历史沿革解析[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舒妲娜;;试论巴赫的音乐风格,创作领域及手法[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王丹;;北京智化寺京音乐[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4 曾征;;教与学的思索——从“第三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谈起[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5 董云;;关于非洲的音乐人类学研究[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6 郝向明;;民族音乐的思考[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霍长和;;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评歌剧《苍原》的音乐[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8 刘欣欣;;从中国首部古典音乐电视片《梦幻曲》谈音乐欣赏教育课[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邵蓉;;视唱练耳课教学探讨[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10 奥拉沃阿兰罗德里格兹;张谦;;古巴的古典音乐传统[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洋洋 译;聆听C·蒙特威尔第[N];音乐周报;2002年

2 陈立;唱响威尔第大型歌剧《纳布科》[N];北京日报;2001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李红艳;校园原创音乐步入多样年华[N];北京日报;2005年

4 陈立;歌剧《阿伊达》的创作与经历[N];音乐周报;2003年

5 梁寒;成功的艺术合作[N];中国文化报;2000年

6 杨大林;从音乐进入——也谈《金刚》[N];音乐周报;2006年

7 史君良;古意古风 纯正之美[N];音乐周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刁艳 整理;校园音乐重建社会话语权[N];音乐周报;2007年

9 杜亚雄;城市乡村各不相同[N];音乐周报;2007年

10 杨燕迪;音乐会歌剧《唐·卡洛》观后[N];文汇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斯琴朝克图;交响与风格[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2 陶立新;论威尔第晚期歌剧男中音声部角色创作的继承与创新[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3 赵仲明;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1980-2000)[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潘澜;席曼诺夫斯基音乐风格的演变轨迹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5 姚艺君;中国汉民族戏曲声腔类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冶鸿德;汉斯·维尔纳·亨策交响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7 张继红;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正歌剧咏叹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8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9 尹明五;卢托斯拉夫斯基成熟时期的创作思维及技法[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兆来;威尔第清唱剧《安魂曲》音乐风格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慧;论恰空舞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法[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3 王新;现代手风琴演奏巴赫复调作品之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4 金s,

本文编号:2364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364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c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