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葛铭对“旋宫转调”概念之求解与索考》
[Abstract]:GE Ming, a Qing Dynasty, has not only excerpts from the works of others, but also his own exposition in his book the Palace of Ancient and Modern vocal Law. However, in the article GE Ming solved the concept of "rotating Palace transfer" and asked for it, he misinterpreted GE Ming's excerpt and discussion, and drew some improper conclusions, such as "mis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Music Dictionary" and "rotation of Palace transfer".
【作者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分类号】:J61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应时;;论中国音乐调名法的历史经验[J];广州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2 陈应时;一种体系 两个系统——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的“宫调”[J];中国音乐学;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于成宝;曹贤香;;京房易学“爻纳支”问题略论[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于韵菲;;探微 辨证 创见——陈应时教授的乐律学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年02期
3 秦德祥;;中国传统音乐的“调性色彩变换手法”——“旋宫”、“犯调”及“变音阶”[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陈文革;;解读战国楚简《采风曲目》[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于韵菲;;唐代筝是如何“临时移柱应二十八调”的[J];中国音乐;2009年01期
6 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宫调”[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刘永福;一个系统 两个层次——对陈应时先生《一种体系两个系统》的商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张红梅;;姜白石之《凄凉犯》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杜亚雄;“旋宫”、“犯调”之我见[J];中国音乐学;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晓江;中国近代和声技法的调域类型及历史走向[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漆明镜;《魏氏乐谱》解析[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2 王赛;夏野学术成果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3 陈文革;南系核心腔格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于会泳;;关于我国民间音乐调式的命名[J];音乐研究;1959年02期
2 ;随县曾侯乙墓钟磬铭文释文[J];音乐研究;1981年01期
3 陈应时;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4 杜亚雄;中西乐理之比较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金虎;;葛铭对“旋宫转调”概念之求解与索考[J];中国音乐学;2010年04期
2 刘爱书;;编钟余响(五首)[J];长江文艺;2009年01期
3 刘永福;;“借字”辨正[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谢建平;;“五大宫调”若干问题思考[J];艺术百家;2008年03期
5 陈欣;;“旋宫”问题的存在及其解决途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年03期
6 王安潮;;也谈曾侯乙编磬乐律铭文中的音阶问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年02期
7 王安潮;;编磬的乐律学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年01期
8 施咏,刘绵绵;谈"旋宫又转调"与"转调又旋宫"——兼与刘永福先生商榷[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年01期
9 李爱真,刘振;用数学的观点论述研究律学的三种途径[J];艺术教育;2005年04期
10 刘永福;也"谈'旋宫又转调'与'转调又旋宫'"[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慕震;;蔡元定与十八律[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华觉明;;从陶寺铜铃到中华和钟——双音青铜编钟的由来、衍变和创新[A];机械技术史(2)——第二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关晓武;;中华青铜编钟的发展脉络研究[A];机械技术史(2)——第二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戴劲松;“琴瑟和鸣”乐器合奏重现,恍然大悟“琴瑟之好”[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娅娅;律学计算体系的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何晴利;《乐书要录》解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李平平;隋唐时期音乐科技史料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贾靖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科技史料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张华;中西方音乐三大律制之比较[D];河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83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483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