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藏族学生在藏、汉音乐文化认同上的表现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
【基金】: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内地西藏中学传统音乐校本课程开发”(10010695) 河北师范大学科研基金专项课题(W2010Y22)
【分类号】:J6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雍琳,万明刚;影响藏族大学生藏、汉文化认同的因素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3期
2 秦向荣;佐斌;;民族认同的心理学实证研究——11~20岁青少年民族认同的结构和状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刘沛;音乐教育的目标[J];中国音乐;198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永莉;;北京地区藏族民族语认同感调查及分析[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刘爱格;;浅谈多媒体课件在音乐课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12期
3 何锡锋;高科技手段在高师音乐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4 罗婷;张西磊;张梅;;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5期
5 马仲荣;;关于外语学习风格和策略的研究方法[J];青海师专学报;2008年02期
6 李永斌;;西藏语言研究概况述评[J];天中学刊;2009年04期
7 佐斌;秦向荣;;中华民族认同的心理成分和形成机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胡发稳;;哈尼族中学生文化认同及其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2期
9 姚宇化;胡建;;近三十年来我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程目标研究概论[J];中国音乐教育;2010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明;藏族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文;藏族学生外显和内隐的文化融合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焦瑞;太原市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4 胡冠男;关于加强军队院校音乐教育问题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5 蔡奉伶;失位与回归:传统音乐文化话语权的丧失与重建[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马仲荣;藏族“双语”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因素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姚宇化;1949年以来我国初中音乐课程目标的回顾与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邓颖;中日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之学习领域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金鑫;中日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目标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慧文;随州市实施高中新音乐课程教育改革的设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万明钢,王亚鹏;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J];心理学报;2004年01期
2 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晶;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可文;音乐历史的观念[J];中国音乐学;1989年02期
2 周述波;;文化认同[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板桥居士;我是谁? 我们是谁?[J];中外文化交流;2004年02期
4 崔新建;文化认同及其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胡启勇;全球化语境中的现代文化认同建构[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阮岳湘;新加坡华语运动和华人文化认同[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7 刘崇中;全球化与文化认同之我见[J];外国文学;1999年02期
8 李宏斌,康文梅;现代化:从文化认同到文化创新[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周宪;;文化认同研究 主持人语[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苏新春;“文化认同”不宜看作文化语言学的具体研究方法[J];汉语学习;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国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认同基本规律研究[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袁中星;秦金亮;俞艳;;城市流动儿童文化适应的现状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彭肜;;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认同与身份策略[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杝W明;;全球化社会的新媒体与文化认同[A];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C];2007年
5 刘伯孳;;菲律宾华人文化认同与菲华社团[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朱守会;程丽英;柴英杰;;书法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7 郭芳;;文化认同与文化安全[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8 秦志希;刘建明;;论欧洲电视跨文化传播的历史进程及文化效应[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张斐;;文化传承与认同中的音乐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韩震;;全球化时代的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特点[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政;文化认同[N];延边日报;2005年
2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李耀宗;中秋性质与文化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贾玉新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会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动态跨文化认同成研究焦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朱贻庭 赵修义;文化认同与民族精神[N];学习时报;2008年
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兵宣文;充分发挥屯垦戍边促进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N];光明日报;2010年
6 李伟 丁明俊;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N];民族日报;2010年
7 河北科技大学 赵宗更 吴建玲;如何加强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认同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1年
8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罗云;可怕之处,,不在于利益驱使,而在于文化认同[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8年
9 张先亮 戢广南;文化认同: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之魂[N];新疆日报(汉);2009年
10 黄春 张挺;文化认同:承接产业转移的软实力[N];安徽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周德刚;经济交往中的文化认同[D];复旦大学;2004年
3 孙万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主权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周翔;现代台湾原住民文学与文化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林秀琴;寻根话语:民族文化认同和反思的现代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探索[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俞楠;“文化认同”的政治建构:当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康海玲;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顾平;皇家赞助与文化认同[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10 贺萍;西部大开发与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俊;台湾光复以来文化认同的历史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娟;从文化认同的角度论广告语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邢倩倩;先秦时期河北音乐历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程浩;吉林省镇赉县蒙汉民族文化认同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晔;移民城市市民的文化认同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吴海波;元代河北音乐历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彭金富;跨文化交往中的文化认同[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旦智多杰;藏汉双语教学两类模式下学生文化认同及智力发展水平的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黄肖静;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青年的文化认同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
10 梅坤;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建构[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39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539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