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模式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19 15:09
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化,其中以少数民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影响力最大,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然而,虽然少数民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传承,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这一具有艺术性的文化,但是,其在保护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只有全面总结其在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构建科学的保护模式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挥更多的价值,影响更多的人。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博览. 2020,(18)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前言
一、少数民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音乐创作内容缺乏深度
(二)原真保护与商业化无法保持平衡
(三)传播路径较为单一
二、少数民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模式
(一)基于产业融合的多样化模式
1. 民族音乐+旅游产业
2. 民族音乐+动漫产业
(二)基于保护主体的差异化模式
1. 政府主导型
2. 企业主导型
三、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带一路”视域下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研究[J]. 闫艺,李雪军.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9(06)
[2]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J]. 陈炜,刘宵.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6)
[3]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模式研究[J]. 陈炜,刘宵. 音乐探索. 2019(04)
[4]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广西首批民族体育传承人当代生境与对策研究[J]. 陈梦菲. 中华武术(研究). 2019(10)
[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四川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研究[J]. 童国军. 武术研究. 2018(07)
[6]广西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模式[J]. 杨姗姗,黄小华.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本文编号:3041292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博览. 2020,(18)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前言
一、少数民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音乐创作内容缺乏深度
(二)原真保护与商业化无法保持平衡
(三)传播路径较为单一
二、少数民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模式
(一)基于产业融合的多样化模式
1. 民族音乐+旅游产业
2. 民族音乐+动漫产业
(二)基于保护主体的差异化模式
1. 政府主导型
2. 企业主导型
三、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带一路”视域下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研究[J]. 闫艺,李雪军.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9(06)
[2]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J]. 陈炜,刘宵.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6)
[3]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模式研究[J]. 陈炜,刘宵. 音乐探索. 2019(04)
[4]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广西首批民族体育传承人当代生境与对策研究[J]. 陈梦菲. 中华武术(研究). 2019(10)
[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四川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研究[J]. 童国军. 武术研究. 2018(07)
[6]广西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模式[J]. 杨姗姗,黄小华.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本文编号:3041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04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