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差异化”意识的重视——从西方“后现代主义”特性引发的对中国西方音乐史专业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2-23 09:16
<正>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近二十年来,中国的西方音乐史教学与研究有了可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长期或短期出国求学,西方学者也被频繁邀请至中国讲学。中国与国际音乐学领域的逐渐接轨,使国内音乐学界能够时时了解西方最新的学术动向。同时,大量西方音乐学著作译成中文,丰富了我国西方音乐史学的学术视野。然而,面对日益国际化的学术视野,我国的西方音乐史教学应该说在整体上仍然处于一个相对传统的学习方
【文章来源】:人民音乐. 2018,(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西方当今学术研究中认知与理解的“差异化”
二、“差异化”何以可能?
三、对学生“差异化”思维的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图解“躯体标记假说”——松冈正刚对达马西奥The Feeling of What Happens的解读[J]. 方明生.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14(04)
[2]后现代主义和历史认识理论[J]. 于沛. 历史研究. 2013(05)
本文编号:3047351
【文章来源】:人民音乐. 2018,(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西方当今学术研究中认知与理解的“差异化”
二、“差异化”何以可能?
三、对学生“差异化”思维的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图解“躯体标记假说”——松冈正刚对达马西奥The Feeling of What Happens的解读[J]. 方明生.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14(04)
[2]后现代主义和历史认识理论[J]. 于沛. 历史研究. 2013(05)
本文编号:3047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047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