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影像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数码影像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影像作为名词,它有三种解释:一是指肖像、画像,二是指形象,三是指物体通过光学装置、电子装置等呈现出来的形状。从这三种解释来看我们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影像即图像。其实,影像自产生起,它的内涵和外延就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和变化着。人类对于影像的迷恋早在远古时代就开始了。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在与自然界作艰苦斗争的过程中,人类逐渐理解了周围的世界,随着劳动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人类对美的追求也开始滋生和发展起来,从而产生了审美感受。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懂得了用影像来记载自然现象和表达对神秘物的崇拜,他们用影像来维系氏族的血缘关系,用影像来祈祷美好生活的到来,如狩猎的成功和庄稼的丰收。原始文化的这种图腾崇拜,正是影像艺术的最早开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像世界也在一步步地成长。电脑出现后人们就开始进行新的电脑影像的探索。早在1962年,电脑便有了自己的图形学基础理论,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微型电脑诞生后,才开始逐渐成为艺术家手中的一种新型工具。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脑技术的成熟和个人电脑的普及,与之相匹配的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数码扫描仪和打印机等等的出现,以及飞速发展的网络科技,使影像世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如果用媒材来界定的话,那么凡是作品呈现工具是用0和1的电脑数码方式来完成的,这种影像被泛指为数码影像。当今的时代是一个颠覆和实验的时代,现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认识到,在当代艺术中,相异的艺术语言和视觉样式之间,并不绝对意味着艺术的高或雅俗之分,重要的不是旧有的概念化、公式化的艺术评判标准,而是艺术与切实的生活经历及生命精神之间具有某种对应和协调的关系,具有个性化的品格和创造性。艺术的形式语言是一种传达的手段和沟通的语汇,也是艺术家内在艺术素养历练的使然。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传统的架上绘画、雕塑还是现代综合材料及不同空间表现形式的装置、视像、摄影等艺术方式,都可以堂而皇之、异彩缤纷地进入当代艺术的殿堂。艺术之所以发展正是由于人类在艺术史上进行着永不满足的探索。 2004年上海举办了以“影像生存”为主题的双年展,”(英文定为Techniques of the Visible),致力于探讨可视世界的制像技术,呈现影像的历史及其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影响,着眼于在人文关怀中思考技术的发展,在技术发展中建立人文的关怀。本文主要通过大量的一手资料,以上海双年展为视点,具体从国外和国内当代艺术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段、媒介、表达思想入手,阐释数码影像的视觉文化内涵,探讨和分析数码影像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应用,试图展望数字条件下影像和当代艺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数码 影像 当代艺术 作品 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40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关于数码影像11-17
- 1.1 影像的概念11-12
- 1.2 影像的起源12-15
- 1.3 影像技术的发展15-16
- 1.4 数码影像的产生16-17
- 1.4.1 数码影像的特点16-17
- 1.4.2 数码影像的技术支持17
- 第二章 关于当代艺术17-30
- 2.1 当代艺术的发展17-19
- 2.2 科学与艺术的互动19
- 2.3 当代艺术的现状19-27
- 2.3.1 以数码影像为媒材的新媒体艺术20-27
- 2.4 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27-30
- 2.4.1 双年展27-29
- 2.4.2 三年展29
- 2.4.3 其它年展29-30
- 2.4.4 国际艺术年展的发展趋势30
- 第三章 数码影像在当代艺术作品数中的应用30-56
- 3.1 静态数码影像应用30-42
- 3.1.1 摄影----从记录到创作31-32
- 3.1.2 摄影应用手法分析32-42
- 3.2 动态数码影像应用42-47
- 3.2.1 录像----影视新媒体的兴起43
- 3.2.2 录像应用手法分析43-47
- 3.3 装置数码影像应用47-52
- 3.3.1 视频----影像艺术的新宠47-48
- 3.3.2 视频应用手法分析48-52
- 3.4 互动装置数码影像应用52-56
- 3.4.1 互动装置应用手法分析52-56
- 结论56-58
- 参考文献58-6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0-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冰峰;;致歉[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0年07期
2 杨卫;在破与建之间——关于《往上往下》当代艺术展[J];艺术评论;2005年02期
3 ;艺术北京2009最新动态[J];艺术与投资;2009年04期
4 杨莉莉;;为当代艺术的图像和为摄影的图像——《摄影馆》丛书评述[J];美苑;2011年04期
5 ;前景展望:主要板块的表现与潜力[J];中国拍卖;2008年08期
6 王春辰;;影像的变局与反思——2008年中国当代影像的回顾[J];艺术评论;2009年01期
7 宋敏;;从电影看:当代艺术的电影痕迹与自我建构[J];艺术界;2010年05期
8 王飞;;影像,一起期待明天——访华辰拍卖影像部负责人李欣[J];数码摄影;2011年07期
9 宋轶;;影像市场有待细化 拍卖分类刻不容缓 北京华辰2007春拍“影像艺术”专场[J];艺术与投资;2007年08期
10 ;消息树[J];影像视觉;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辰;;造像与当代影像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2 王润身;;我最满意的作品[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3 王拥军;;重提现代性:当代艺术的标准质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杜元;;等待命名——关于《匈奴骑马》[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卫戈;;都市艺术:当代都市的文化记忆[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马刚;;莫奈油画对当代艺术的影响[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文武;;对当代艺术与地域美术的思考[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姜翰飞;;也来谈谈“提高创作质量”[A];四川省诗词学会诗艺研讨会发言选登[C];2007年
9 丁长河;;艺术批评需要标准[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10 吴家荣;;文学批评标准的反思与新论[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和田;油画及当代艺术 系统展现市场全貌[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刘超;北京798艺术节展示当代艺术魅力[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3 ;陈家刚:挡不住的摄影诱惑[N];中国摄影报;2009年
4 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界内界外”展示深圳本土艺术力量[N];深圳商报;2006年
5 张晴;“另一种历史”的周铁海[N];中国文化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梁婷;勇于尝试推动艺术本土化[N];深圳特区报;2006年
7 于金才;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刘莉生;“中国当代艺术是有质量的”[N];文汇报;2001年
9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嘉 赵斌 采写;成都,和谐包容滋润当代艺术[N];成都日报;2005年
10 马学东;苏富比2008年上半年收益同比大幅减少[N];上海证券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宇;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王鑫;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元素及本土独创性[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3 贺羽;浮华世象中的凝思[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4 周相录;元稹生平与作品考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于学文;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模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毕荣建;论发表权[D];吉林大学;2009年
8 傅丽莉;安塞尔姆·基弗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9 毛雄飞;传承与超越[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10 于林立;媒介性:后现代艺术的存在[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莉;数码影像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2 胡华丽;论儿童涂鸦艺术对成人绘画图式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蔡靖;浮世即景[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潘擎;版画·媒介[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5 王丽丹;重要的不是结果[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杞峰;前卫时装设计之当代艺术性[D];天津工业大学;2003年
7 王颖娟;图谋之后[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安s
本文编号:1044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eyingyishulunwen/1044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