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摄影论文 >

论虚拟影像艺术及其审美价值

发布时间:2017-09-13 21:30

  本文关键词:论虚拟影像艺术及其审美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数字影像 虚拟影像 虚拟现实 虚拟非现实


【摘要】: 虚拟影像是数字时代科技发展带给人们的世纪礼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虚拟影像日益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数字影像一方面具有虚拟性,这种虚拟性可以是“外在生活”的反映,也可以是主观心造的景象;另一方面,虚拟影像必须通过一定的意境和物象来建构场景,并赋予场景一定的观念形态,使之具有一种新的活力。此外,虚拟影像要将“虚拟性”与“真实性”完美统一,虚实相生才能生成令人信服,使人神往的虚拟之境。 作为表现内在世界,,外在形态的虚拟影像,无论表现人的视像或者心象,实际上都是虚拟影像艺术的表现形态。观众凭借生活中的视觉经验和知觉经验,认同这种视像或心象的艺术性真实和创造性真实。在影像的本体论与本质意义上与传统影像相对照,计算机虚拟出来的数字虚拟影像仍具有承袭、扩展、完善、顺向性发展的性质。目前在进行中的数字影像革命,正在对影像领域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影像内部及其外部两个方面来看。从影像内部看,数字化手段改变了传统的影像制作方式。影像反映客观自然的现实主义的制作美学正和虚拟非现实主义的制作美学相融合,把数字虚拟影像艺术奇观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这不但创造了一种新的影像形式,也创造了一种新的视觉观念。从虚拟影像外部来看,数字技术改变了影像的存在环境,在数字化的平台上,虚拟影像作为一种独特艺术和独特媒体的地位正在削弱,而融为数字化的一部分。 文章深刻阐述了虚拟影像艺术所引发的视觉审美观念的嬗变及它与传统视觉审美方式的关系进行深度阐述。第三章到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所在,主要从虚拟影像的结构形态、艺术特征、审美特征及视觉心理上论述了虚拟影像所独有的艺术形态和审美原则与方法,并归纳出虚拟影像艺术的一些审美方式。总结性的分析了虚拟影像艺术的发展前景。文章最后一章从教育的视角,研究了虚拟影像艺术给审美艺术教育带来的启示,希望以此为契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审美教育的改革,以饱满的姿态迎接时代强劲的挑战。
【关键词】:数字影像 虚拟影像 虚拟现实 虚拟非现实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40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及文献综述9-11
  • 第一章 虚拟影像的概念极其语言特征11-16
  • 1.1 虚拟影像艺术概念11-12
  • 1.2 虚拟影像叙述语言12-13
  • 1.3 影像本体论的解构13-16
  • 第二章 虚拟影像艺术的数字化结构形态16-36
  • 2.1 虚拟影像艺术的数字化形态16-21
  • 2.2 虚拟影像的“虚拟性”和“真实性”21-27
  • 2.3 突破传统“影像本体论”的CGI范式27-32
  • 2.4 虚拟影像表达的自由性32-36
  • 第三章 虚拟影像艺术的特征36-46
  • 3.1 技术性36-38
  • 3.2 逼真性与假定性38-42
  • 3.3 沉浸性42-43
  • 3.4 构想性43-44
  • 3.5 虚拟世界与视觉空间44-46
  • 第四章 虚拟影像的审美特征46-63
  • 4.1 虚拟影像的审美语境46-50
  • 4.2 虚拟影像的审美表征50-56
  • 4.3 审美方式从“常态”走向“诡异”56-58
  • 4.4 虚拟影像拓宽了人的审美领域58-61
  • 4.5 虚拟影像审美的精英性与大众化61-63
  • 第五章 虚拟影像艺术的审美价值63-75
  • 5.1 虚拟影像的视觉审美价值63-65
  • 5.2 虚拟影像引发的审美价值观嬗变65-70
  • 5.3 虚拟影像艺术的传播方式70-72
  • 5.4 虚拟性审美情结72-75
  • 第六章 虚拟影像艺术的教学思考75-81
  • 6.1 明确审美目的75-76
  • 6.2 提升学生的虚拟审美感受性76-78
  • 6.3 优化教学课程结构78-79
  • 6.4 完善审美教学内容79-81
  • 结语81-82
  • 参考文献82-84
  • 附录84-85
  • 后记85-8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秀玲;动画角色造型语言符号编码与解码规则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李济宁;电视节目制作中数字特技的使用及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菊;论自然类纪实风格动画片的特点[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846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eyingyishulunwen/846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9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