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德里亚身体文化理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鲍德里亚身体文化理论研究
【摘要】:几乎在鲍德里亚的每本著作中,都能看见他对于身体及身体文化研究的影子,甚至可以这样认为——了解鲍德里亚的身体文化理论是了解鲍德里亚整个思想体系的关键一环。鲍德里亚将身体置于消费社会环境中进行考察,巧妙地契合了身体在当今社会中遭受的种种境遇。文章首先从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两个方面对鲍德里亚身体文化理论的出现进行溯源,继而尝试对鲍德里亚身体文化理论进行界定与研究。在界定环节,通过对鲍德里亚著作的分析,得出其对身体文化的见解,即身体是一个文化概念,它存在于意义结构中,被通过改变外观、装饰等手段进行编码。因此,身体的全部当代史就是被符号的网络覆盖身体、分割身体,在差异性和二重性中否定身体,将身体组织成交换或符号结构的历史。鲍氏身体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既包括其对身体异化的现象学经典分析,又包括对女性身体文化的再理解。以往学界针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研究十分鲜见。在对鲍德里亚身体文化理论贡献的阐释方面,本文着重提到了其基于“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使鲍德里亚站在理论与生活现实的交汇处,为更好地研究身体的象征意义、性别的相异性等问题带来了极大的思考空间。此外,文章也探讨了鲍德里亚身体文化理论的限度。综上所述,本文挖掘了鲍德里亚身体文化理论的来源、内容及女性身体文化研究,同时总结了鲍德里亚身体文化理论的创新与不足之处,以期通过对鲍德里亚身体文化理论的研究与探讨,为身体文化理论的研究提供更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鲍德里亚 身体文化 后现代主义 女性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0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23
-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9-12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2-20
- 三、论文主要内容结构20-21
- 四、论文主要研究方法21-23
- 第一章 鲍德里亚身体文化理论溯源23-34
- 第一节 鲍德里亚身体文化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24-28
- 一、消费社会的兴起24-25
- 二、大众媒介与大众文化的研究25-28
- 第二节 鲍德里亚身体文化理论形成的理论背景28-33
- 一、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政治经济学28-29
- 二、符号系统研究理论29-32
- 三、巴塔耶的后现代思想32-33
- 本章小结33-34
- 第二章 鲍德里亚关于身体文化理论的界定34-40
- 第一节 身体文化理论的界定与研究34-37
- 一、以往学者关于身体文化理论的界定与研究34-36
- 二、鲍德里亚关于身体文化理论的界定与研究36-37
- 第二节 身体:作为文化的存在37-38
- 一、身体是单向度文化37-38
- 二、身体是具备交换价值的材料38
- 本章小结38-40
- 第三章 鲍德里亚身体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40-57
- 第一节 鲍德里亚对身体异化的现象学分析40-43
- 一、医学对于身体的改造40-41
- 二、“被消费的性”41-43
- 第二节 鲍德里亚对女性身体文化的再理解43-53
- 一、鲍德里亚对女性的看法44-47
- 二、男女:“彼此的幻影”47-51
- 三、“女人性”释义51-53
- 第三节 媒体中的“身体”53-56
- 一、媒体的恐怖主义与控制54-55
- 二、广告中对身体的“镇压”55-56
- 本章小结56-57
- 第四章 鲍德里亚身体文化理论的评价57-64
- 第一节 鲍德里亚身体文化理论的贡献与影响57-61
- 一、鲍德里亚身体文化理论的贡献57-60
- 二、鲍德里亚身体文化理论的影响60-61
- 第二节 鲍德里亚身体文化理论的不足61-62
- 一、对身体文化理论阐释的限度61-62
- 二、重构身体出路的未竟62
- 本章小结62-64
- 结语64-65
- 参考文献65-70
- 致谢70-7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念;;鲍德里亚:人性与风俗德性的思索者[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11期
2 盛宁;危险的让·鲍德里亚[J];读书;1996年10期
3 王昶;商品拜物教之镜:──让·鲍德里亚和晚期资本主义文化[J];当代电影;1999年02期
4 毛顺;;近年来国内鲍德里亚思想研究述评[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马克·波斯特;戴阿宝;;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批判及其问题——《生产之镜》译者前言[J];文学前沿;2004年01期
6 苏楠;张岩;;鲍德里亚的技术观[J];理论界;2006年10期
7 鞠惠冰;;鲍德里亚的广告观[J];艺术.生活;2007年03期
8 张一兵;;马克思与种族中心主义——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批判性解读[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9 王国富;;当代中国视域中的鲍德里亚哲学研究——“鲍德里亚与消费社会”学术研讨会概述[J];哲学动态;2007年11期
10 王艳;;对鲍德里亚自然观点的批判[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曾军;;鲍德里亚走出了马克思?——从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的误读谈起(提纲)[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曾军;;鲍德里亚走出了马克思?——从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的误读谈起[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3 茌良计;;符号的梦魇——评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孔明安;;技术、主体与形而上学的玄学遐想——鲍德里亚的悲观主义哲学思想研究[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孔明安;;从文化工业到符号世界———鲍德里亚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渊源的探讨[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唐正东;;发展的正义维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思考——从鲍德里亚的理论缺陷谈起[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陈亚娟;鲍德里亚:纽约知识分子圈里的大红人[N];社会科学报;2003年
2 张义修;张一兵何以“反鲍德里亚”[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早报记者 许荻晔;“要以游戏的态度对待鲍德里亚的东西”[N];东方早报;2012年
4 唐学鹏;鲍德里亚的“拟像”死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康慨;鲍德里亚非常重要[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白刚 吉林大学农学部公共教学中心;生产的张力:马克思与鲍德里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季桂保;后现代的痴迷描述者[N];文汇报;2007年
8 刘国鹏;虚拟现实元年之后的人类命运[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戴阿宝;拟像(simulation)[N];社会科学报;2008年
10 戴阿宝/译;鲍德里亚的“时尚”概念[N];社会科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汪德宁;“超真实”的符号世界[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孔明安;仿真与技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韩欲立;物体、消费与符号[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大伟;评析鲍德里亚[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
本文编号:1004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004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