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离子型稀土尾砂制备陶瓷透水砖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17:34

  本文关键词:离子型稀土尾砂制备陶瓷透水砖及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稀土尾砂 陶瓷透水砖 机械强度 透水系数 保水性


【摘要】: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然而开采后产生的稀土尾砂给当地以及附近区域的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影响,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陶瓷透水砖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地面装饰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能有效的缓解城市地表硬化带来的地下水位下降和城市“热岛”效应。本文以赣南离子型稀土尾砂提取高岭土后的二次尾砂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高温粘结剂,采用压制成型法制备陶瓷透水砖。研究了稀土尾砂颗粒级配、高温粘结剂种类和配比以及稀土尾砂的用量对陶瓷透水砖的性能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烧成温度、保温时间和成型压力制备工艺的改进,获得了具有高抗折强度、抗压强度,良好透水系数、保水性的陶瓷透水砖。为稀土尾砂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条新途径,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本文采用颗粒堆积法制备陶瓷透水砖,其中颗粒级配的设计是获得为了获得透水系数高、保水性好的陶瓷透水砖的基础和关键。确定了最佳的颗粒搭配比例为:A砂19wt%,B砂45wt%,C砂24.3wt%,D砂11.7wt%,此时二次尾砂整体利用率为86.1%。通过调整高温粘结剂的种类和配比,以单因素实验分别对低温砂、黑滑石、石灰石三种高温添加剂对陶瓷透水砖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采取正交实验法对三种高温粘结剂综合分析,确定了高温粘结剂最佳配比为:低温砂4wt%、黑滑石4.5wt%、石灰石10wt%。对稀土尾砂使用量研究发现,制备陶瓷透水砖的最大稀土尾砂使用量为79wt%。在此基础上,对制备工艺条件研究发现,陶瓷透水砖的透水系数主要由内部孔径大小决定的。试样烧成温度从1200℃提高到1260℃,抗折强度逐渐增大,虽然孔隙率逐渐减小,但在1240℃试样孔径最大约为0.8mm,表现出最大的透水系数。保温时间对其影响规律与烧成温度相似,当保温时间为30min时表现出最大透水系数。提高成型压力,会提升陶瓷透水砖的致密性,增大机械强度,同时孔径变小,导致透水系数降低。优化的制备工艺参数为:烧成温度1240℃、保温时间30min、成型压力12MPa。制得透水砖样品的抗折强度为5.5MPa,抗压强度45.5MPa,透水系数为3.0×10-2cm/s,保水性1.28g/cm2。
【关键词】:稀土尾砂 陶瓷透水砖 机械强度 透水系数 保水性
【学位授予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174.7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引言8-9
  • 2 文献综述9-29
  • 2.1 选题背景9-17
  • 2.1.1 尾矿资源形势9-11
  • 2.1.2 国内外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与研究现状11-15
  • 2.1.3 稀土尾砂资源研究现状15-17
  • 2.2 透水砖概述17-20
  • 2.3 透水砖国内外研究现状20-23
  • 2.3.1 透水砖国外研究现状20-21
  • 2.3.2 透水砖国内研究现状21-23
  • 2.4 陶瓷透水砖的结构控制23-28
  • 2.4.1 添加造孔剂理论23-24
  • 2.4.2 颗粒堆积理论24
  • 2.4.3 陶瓷透水砖的强度24-26
  • 2.4.4 陶瓷透水砖透水系数26-28
  • 2.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28-29
  • 2.5.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28
  • 2.5.2 研究内容28-29
  • 3 实验过程29-38
  • 3.1 实验原料29
  • 3.2 实验仪器与设备29-30
  • 3.3 实验主要工艺流程30-32
  • 3.3.1 高岭土的提取30
  • 3.3.2 添加造孔剂法30-31
  • 3.3.3 颗粒堆积法31-32
  • 3.4 性能测试及表征32-38
  • 3.4.1 抗折强度测试32-33
  • 3.4.2 抗压强度测试33
  • 3.4.3 孔隙率测试33-34
  • 3.4.4 透水系数测定34-36
  • 3.4.5 保水性的测定36-37
  • 3.4.6 松堆密度的测定37-38
  • 4 离子型稀土尾砂基本性质的研究38-42
  • 4.1 概述38
  • 4.2 稀土尾砂粒径组成38-39
  • 4.3 稀土尾砂的矿物组成39-41
  • 4.4 小结41-42
  • 5 陶瓷透水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42-72
  • 5.1 添加造孔剂法制备陶瓷透水砖的研究42-44
  • 5.2 颗粒堆积法制备陶瓷透水砖的研究44-52
  • 5.2.1 制备陶瓷透水砖的稀土尾砂颗粒研究44-46
  • 5.2.2 稀土尾砂颗粒级配对陶瓷透水砖性能的影响46-50
  • 5.2.3 制备陶瓷透水砖的稀土尾砂颗粒搭配比例初步确定50-51
  • 5.2.4 小结51-52
  • 5.3 高温粘结剂的种类和配比对陶瓷透水砖性能的影响52-61
  • 5.3.1 低温砂对陶瓷透水砖性能的影响52-53
  • 5.3.2 黑滑石对陶瓷透水砖性能的影响53-55
  • 5.3.3 石灰石对陶瓷透水砖性能的影响55-57
  • 5.3.4 最佳高温粘结剂配比的确定57-60
  • 5.3.5 小结60-61
  • 5.4 稀土尾砂使用量对陶瓷透水砖性能的影响61-65
  • 5.4.1 二次尾砂用量对陶瓷透水砖性能的影响61-63
  • 5.4.2 2#稀土尾砂用量对陶瓷透水砖性能的影响63-64
  • 5.4.3 小结64-65
  • 5.5 制备工艺条件对陶瓷透水砖性能的影响65-70
  • 5.5.1 烧成温度对陶瓷透水砖的性能影响65-66
  • 5.5.2 保温时间对陶瓷透水砖的性能影响66-68
  • 5.5.3 成型压力对陶瓷透水砖的性能影响68-69
  • 5.5.4 小结69-70
  • 5.6 稀土尾砂整体利用率提高70-72
  • 6 结论72-74
  • 致谢74-75
  • 参考文献75-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华;;新型生态环保陶瓷透水砖及其应用[J];中小企业科技;2007年10期

2 社旗;环保陶瓷透水砖[J];企业导报;2003年01期

3 周佳,倪文,李建平;无水泥钢渣路面透水砖研制[J];非金属矿;2004年06期

4 李国昌;王萍;;黄金尾矿透水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金属矿山;2006年06期

5 周松青;林伟;肖汉宁;王伟;罗伟聪;;添加生活垃圾利用陶瓷废料制造陶瓷透水砖的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年08期

6 王立久;李如林;;伟晶石高性能陶瓷透水砖的研制[J];玻璃与搪瓷;2008年01期

7 李国昌;王萍;;赤泥透水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金属矿山;2009年12期

8 李利方;孙国梁;余剑峰;刘春江;;环保釉面陶瓷透水砖的研制[J];中国陶瓷工业;2011年01期

9 林蔚;桑瑞华;李晓生;张彦峰;;环保透水砖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陶瓷透水砖[J];技术与市场;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明;曹巨辉;汪宏涛;陈逸;杨铁军;;透水砖在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应用及发展前景[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2 李振卿;李明禹;林志栋;;永续资源化透水砖铺面应用实务之探讨[A];“第九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鸣 王亚娟;透水砖的发展前景[N];中国建材报;2007年

2 奚宁宇;透水砖解城市之“渴”[N];人民日报;2006年

3 张培;下雪不结冰的透水砖[N];科技日报;2009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胡珉琦;城市“透水砖”:推广还是缓行[N];北京科技报;2010年

5 谢忠义 本报记者 刘艳;问题透水砖透走良心[N];中国质量报;2011年

6 记者 连漪;更换透水砖引发的“论战”[N];洛阳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贾晓燕 刘冕 王维维;京城透水砖为啥没铺开?[N];北京日报;2012年

8 记者 罗源源;透水砖“黑马”助力京城防洪[N];首都建设报;2012年

9 籍红;“东方”陶瓷透水砖让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郭薇;新型透水砖解城市之渴[N];中国环境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跃荣;多孔透水砖渗流特性实验与模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鲍志蕾;离子型稀土尾砂制备陶瓷透水砖及性能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5年

3 饶玲丽;粉煤灰理化性质分析及粉煤灰透水砖的制备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4 李如林;伟晶石陶瓷透水砖的研制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刘富业;利用建筑垃圾制作生态透水砖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6 王萍萍;树脂砂基透水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荆扬扬;自清洁透水砖关键技术和工艺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3年

8 彭孟U_;应用疏浚泥制备透水砖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刘庆开;透水性敷设材料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贾兴新;纳米二氧化钛镶嵌透水砖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20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020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a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