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杞方言女子服饰传承与保护
本文关键词:黎族杞方言女子服饰传承与保护
更多相关文章: 黎族 杞方言 民族服饰 装饰审美 传承与保护
【摘要】: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省中南部,分为哈、杞、赛、润、美孚五大方言区,即支系。黎族女子服饰,形式多样,色彩鲜明,图案寓意深刻,无疑是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杞方言黎族作为第二大支系,主要分布在五指山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以及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其女子服饰织绣结合,装饰语言独特,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杞方言服饰文化处在流失的状态,其传统服饰织造技艺也面临无人继承的状态。本文首先对杞方言女子服饰的总体概况、各类型装饰特点进行梳理,再以装饰审美作为切入点,从图案、色彩、造型、工艺等装饰角度展开分析,探讨如何将杞方言女子服饰装饰艺术运用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希冀以此为例,对其传统服饰的保护、继承与发展出谋划策。
【作者单位】: 北京服装学院;
【关键词】: 黎族 杞方言 民族服饰 装饰审美 传承与保护
【分类号】:J523.5
【正文快照】: 1前言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拉开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帷幕。如何在2020年之前将海南岛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是摆在当下的一个重大课题。面对机遇和挑战,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如何有效适度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洪波;造型·生态·符号—海南黎族妇女服饰文化蕴涵透视[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希岗;;中国剪纸的现代图形艺术美[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段冰;侯凤斌;;公共空间中导示系统的应用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付军龙;;比德于众禽——也论中国古代的“比德”观[J];北方论丛;2007年04期
4 卢红蓉;;中国哲学与中医学虚、实理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5期
5 孙忠霞;郑巍;;三亚市旅游景点名称理据研究与俄语翻译[J];才智;2011年09期
6 张红妹;;从观众的“期待视界”看电影的翻译[J];长城;2012年06期
7 李丽娟;从英汉习语的韵律特征看人们的审美认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8 董国皇;;海南梅村地区黎族婚姻与家庭调查研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年02期
9 邱天君;;悲剧意识在写作中的有意识运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孙梦青;;“音乐哲学”与“音乐美学”概念比较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忠华;;佤族服饰的特色及文化内涵[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元;;试论海南黎族地区的保护性旅游开发[A];海南地域建筑文化(博鳌)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董凯;武舞传奇的意象世界[D];西南大学;2011年
4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饶建华;东山魁夷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戴成萍;清代琼黎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李利;海南毛感高地黎族的情感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谭晓静;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何艳珊;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与相关艺术审美[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10 叶英萍;黎族习惯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时锐;海南黎族习惯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晖阳;黎族婚俗视野下的法律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潘姝雯;海南黎族服装研究及设计实践[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4 李丽;彝族黑—凉山彝族植物染黑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5 郭艳英;试论《万有引力之虹》的后现代性[D];南昌大学;2010年
6 王婷婷;云南新平花腰傣服饰的装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周宁婧;迪庆藏族唐卡造型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莹;云南德昂族服饰艺术及其传承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焦萍;云南百越系民族服饰象征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杨涛;藏族吉祥图案视觉符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练铭志;关于海南黎族族源的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练铭志;;海南黎族与汉文化的关系述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周静;民族文化对民族服饰发展的影响[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冯敏;;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研究发展的历程及几点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5 焦勇勤;杨德禧;;黎族“三月三”起源传说的文化内蕴[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林毅红,程伟;海南黎族传统服饰美学价值初探[J];美与时代;2004年12期
7 陈江;“岛夷卉服”和古代海南黎族的纺织文化[J];广西民族研究;1991年03期
8 高泽强;;海南岛树皮布历史溯源[J];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02期
9 罗文雄;黎族妇女服饰艺术及其文化蕴涵[J];民族艺术;2001年04期
10 周菁葆;;黎族织锦中的图案艺术[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涛;黎族风情(二首)[J];天涯;1984年06期
2 韩伯泉;论黎族神话里的雷公[J];学术论坛;1985年08期
3 林开耀,王文京;黎族服饰的特点及其发展[J];装饰;1999年03期
4 宗雪飞;黎族图腾崇拜与黎族传统体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龙敏;;黎族先祖拓荒地:上满[J];椰城;2009年02期
6 赵玫;最美的乡间民谣——看黎族歌舞诗《达达瑟》[J];舞蹈;2002年11期
7 陈佩;黎族的酿酒技术及酒器[J];南方文物;2004年04期
8 马姿燕;试析黎族的逻辑思维与普通逻辑的异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9 李露露;清代黎族风俗的画卷——《琼州海黎图》[J];东南文化;2001年04期
10 许环烈;;黎族“鱼茶”[J];椰城;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婧;;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数字化的构想[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2 黄照安;;黎族乐器“哩咧”的起源与演变[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罗剑;;从毕节地区布依族服饰的演变谈对民族服饰的继承和发展[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宋nr;张晓凯;;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特征研究[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5 徐子孟;;海南省汉黎族学生营养不良调查[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6 李冬娜;应大君;;中国海南岛黎族DYS390、DYS391、DYS395[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7 潘先楞;;陵水县黎汉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现状[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8 游文健;黄绿萍;李建军;吴念;展望;刘韵;;海南黎族人颅面骨三维测量的研究[A];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9 周和平;;贺电[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白金昌;;从娜仁图雅蒙古民族服饰企业的崛起看民间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叶孜;民族服饰何以承生活之美(上)[N];云南经济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乔欣;一幅多彩的民族服饰长卷[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记者 小鲁;突出民族服饰和趣味性[N];中国集邮报;2011年
4 记者 马荣;扎西乐民新村民族服饰加工厂销售店面开张[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5 撰文 徐岫鹃;中华瑰宝璀璨夺目 民族服饰五彩缤纷[N];中国艺术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叶孜;民族服饰:何以承生活之美(下)[N];云南经济日报;2000年
7 记者 岳琴 通讯员 王平;我州民族服饰逐步规范统一[N];恩施日报;2011年
8 ;文化遗产与民族服饰[N];光明日报;2005年
9 通讯员 何华明;改革舞台民族服饰 尽显本土风格特色[N];云南日报;2010年
10 孙燕;民族服饰在渴望中升华[N];中国民族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红梅;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图像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唐晖;法医线粒体DNA分型及中国不同民族多态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安丽哲;从“遗产”中解读长角苗服饰文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杜建伟;海南省艾滋病综合干预措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王瑜;海南省黎、汉族青年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性行为:流动经历、社会性别和社区环境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洪坤学;中国四个民族HLA-DRB1、DQA1、DQB1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7 李冬娜;O纠琛㈣嚼栌郎赴獾慕⒂隮染色体DNA多态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8 叶红旗;台湾高山族乐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蔡望伟;中国南方人群β-地中海贫血CD41-42(-CTTT)突变的起源与扩散的群体遗传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10 张永彪;中国6个民族群体HLA区域内TNF基因簇的核苷酸变异和单体型多态性[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怀敏;汉民族服饰文化复兴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焦萍;云南百越系民族服饰象征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陈丽明;研究广西巴马布努瑶传统民族服饰[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甜甜;黎族与高山族文身的比较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哈斯鲁;中国当代油画肖像画创作中的民族服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丽丽;民族服饰元素的时装设计应用[D];西南大学;2010年
7 李华林;民族服饰元素设计应用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陈红;民族服饰与民族身份[D];内蒙古大学;2012年
9 黄冬爱;海南汉族、黎族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分子鉴定[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10 范鹏;高句丽民族服饰的考古学观察[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33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033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