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文人意趣与宋代香炉设计研宄

发布时间:2017-10-23 23:31

  本文关键词:文人意趣与宋代香炉设计研宄


  更多相关文章: 宋代 文人意趣 香炉


【摘要】: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风雅的朝代。宋在立国之初积极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方针,大力发展“科举取士”制度,广泛吸收文人参与政权,因而宋代文人拥有富足的生活条件、较高的社会地位、良好的文化素养,并成为时代文化的引领者。他们是宋代社会文化创造的主要群体,他们的生活情趣、审美倾向、思想旨趣和艺术哲思深刻地影响了宋代的造物文化。本文对宋代香炉的设计研究从文人意趣的视角展开。首先,本文简单梳理了我国香文化的发展脉络,探寻香文化的起源、历代香文化的演变以及历代香炉的沿革,明确了宋代是我国香文化发展史中承上启下的辉煌时期,宋代香炉设计开启了崭新的审美风尚和艺术追求,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另外,具体分析宋代用香文化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状态,探讨宋代香文化兴盛的条件和表现。然后,从宋代的文人诗词、画作、图录和文献资料入手,探寻文人使用香炉的证据,分析文人对香炉的功能需求和情感需求,例证宋代文人生活与香炉的密切关联。接下来,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对宋代香炉作以具体的分类研究,明确宋代香炉的客观面貌。最后,正是文人雅士的广泛参与,使宋代香炉的设计深深烙下文人意趣的印记。宋代文人闲散、风雅、隐逸的精神情趣,使宋代香炉拥有闲美、雅致、中和的设计风格;宋代文人淡泊、理性、天人合一的思想旨趣,使宋代香炉拥有平素、尚简、回归自然的装饰特点。综上所述,文人意趣深刻地影响了宋代香炉的设计,使其审美品格得到提升,并呈现出文人所特有的气质和风貌。
【关键词】:宋代 文人意趣 香炉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526.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8
  • 1.1.1 问题缘起8
  • 1.1.2 研究意义8
  • 1.2 研究的基本范畴与概念厘定8-10
  • 1.2.1 本文香炉的研究范畴8-9
  • 1.2.2 文人意趣的概念9-10
  • 1.2.3 文人意趣与宋代香炉10
  • 1.3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0-14
  • 1.3.1 相关古籍文献研究10-11
  • 1.3.2 现当代研究11-14
  •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4-15
  • 1.5 研究的创新点15-16
  • 第二章 宋代香文化概述16-33
  • 2.1 宋代香文化的历史地位16-27
  • 2.1.1 香文化起源16
  • 2.1.2 历代用香概述16-20
  • 2.1.3 历代香炉沿革20-27
  • 2.2 宋代香文化的发展状态27-31
  • 2.2.1 宋代香文化兴盛的条件27-30
  • 2.2.2 宋代香文化兴盛的表现30-31
  • 2.3 本章小结31-33
  • 第三章 宋代香炉与文人的生活需求33-50
  • 3.1 宋代文人对香炉的功能需求33-43
  • 3.1.1 书斋静室,填词抚琴,焚香远辟睡魔33-36
  • 3.1.2 待客设茗,雅集香席,焚香风雅助兴36-38
  • 3.1.3 道修佛,鼻端参禅,焚香顿悟法门38-40
  • 3.1.4 卧榻寝帐,红袖添香,焚香熏心助情40-42
  • 3.1.5 熏衣除尘,日常礼仪,焚香润泽生活42-43
  • 3.2 宋代文人对香炉的情感需求43-49
  • 3.2.1 精致生活的诗性栖居44-46
  • 3.2.2 闲雅怡情中舒展自我46-48
  • 3.2.3 消解欲念的隐逸风尚48-49
  • 3.3 本章小结49-50
  • 第四章 宋代香炉分类50-74
  • 4.1 宋代香炉基本类型50-62
  • 4.1.1 封闭式——熏炉50-57
  • 4.1.2 敞开式——香炉57-62
  • 4.2 宋代香炉造型分类62-65
  • 4.2.1 仿生动物造型62-63
  • 4.2.2 植物景观造型63-64
  • 4.2.3 仿古器具造型64-65
  • 4.2.4 简洁几何造型65
  • 4.3 本章小结65-74
  • 第五章 文人意趣对宋代香炉设计的影响74-91
  • 5.1 文人情趣与设计风格74-78
  • 5.1.1 闲趣——闲美74-75
  • 5.1.2 雅趣——雅致75-77
  • 5.1.3 隐逸——中和77-78
  • 5.2 文人旨趣与装饰特点78-83
  • 5.2.1 淡泊——平素78-80
  • 5.2.2 理性——尚简80-82
  • 5.2.3 天人合一——回归自然82-83
  • 5.3 宋代香炉设计的文人气质83-89
  • 5.3.1 造型隽永高古83-85
  • 5.3.2 装饰质朴清雅85-88
  • 5.3.3 品格高远脱俗88-89
  • 5.4 本章小结89-91
  • 主要结论与展望91-94
  • 致谢94-95
  • 参考文献95-98
  • 附录98-105
  • 附录一:图表索引98-101
  • 附录二:宋代考古发掘纪年炉示意表101-105
  • 附录三: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参与的课题以及实践活动1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正;香品、香具与香文化(上)[J];法音;2005年07期

2 常正;香品、香具与香文化(下)[J];法音;2005年08期

3 王向阳;;烟气氤氲 人神共享 漫话瓷香炉[J];收藏家;2008年10期

4 林小娟;;博山炉考[J];四川文物;2008年03期

5 高阿申;;宋元明瓷炉简论[J];收藏家;1998年04期

6 刘良佑;;唐代香文化概述[J];上海文博论丛;2005年02期

7 高阿申;;再探中国瓷质香炉的文化意义(上)[J];收藏家;2009年11期

8 高阿申;;再探中国瓷质香炉的文化意义(下)[J];收藏家;2009年12期

9 杨海霞;;器以怡情 形以悦目——论汉唐时期熏香器具的造型设计[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冉万里;唐代金属香炉研究[J];文博;200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喻学忠;晚宋士风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朱广宇;论中国古代陶瓷所体现的造物艺术思想[D];东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白瑰伟;文人用砚的设计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惠夕平;两汉博山炉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禄果;李煜词中“香意象”的美学探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85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085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b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