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画派油画家写生创作美学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漓江画派油画家写生创作美学特征研究
【摘要】:广西地区一直以来都以风景秀丽、山清水秀著称,城市桂林更以“桂林山水甲天下”在全中国甚至世界上闻名,以广西地区山水为题材的写生油画作品多如牛毛。“漓江画派”的提出和发展,是广西美术史上的划时代的重要事件,大大推动广西美术事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广西美术的社会影响,树立了形象,更好的参与广西的经济和文化的建设,同时广西美术界又回报给社会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从而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里。本研究针对这一课题,“漓江画派”油画家写生作品美学研究,从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漓江画派”画家作品入手,分析写生在油画创作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总结经验和教训,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加以解决问题。首先对“漓江画派”写生的审美演变提出研究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写生的美学概况、美学视野中写生在漓江画派中油画创作中的重要性。第二,针对写生在当下的新意义提出见解,从写生的美学意义和“漓江画派”的形成两方面入手,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阅读的文献内容中涉及到的这方面内容的一个综述,同时还用历史演进的观点,从“漓江画派”的形成和其在历史进程中的审美演变作为切入点,具体阐释“漓江画派”在历史中和当下的两种不一样的观点和面貌。第三,结合画家具体的例子,进行对“漓江画派”油画画家写生作品的美学分析,前半部分主要是专业概念的综述以及相关的演变运用,包括绘画语言形式的演变、色彩的新变与象征的运用,构图和意境的探索和新变,后半部分用具体的画家作品分类别,从不同的类型上具体阐释“漓江画派”各个风格的油画作品当中写生的运用,并且做了分析和研究,分为意象美、写实美、装饰美三种类型,分别对应的画家是张冬峰、谢森、黄菁。最后总结,阐释的问题是“漓江画派”油画家写生创作对当下绘画发展的影响及美学意义,具体内容包括“漓江画派”的地位与艺术得失、写生对油画写生创作发展的影响和现实启迪。本研究采取了文献期刊阅读法、个案研究法、归纳总结法等方法,对本课题做了分析和研究,选用相关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整个“漓江画派”和广西地区甚至全中国油画作品中写生的意义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广西油画家的作品中,不乏有大量优秀的作品,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油画创作对“写生”没有足够的重视。目前油画创作中缺乏“写生”概念,以至于在油画创作中忽视了现实的因素,油画创作过度依附于作者自己的想象,缺乏从现实中的山水、人物当中汲取营养,因此本研究对这一问题也做出了阐释,为继续发现其美学特征,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写生 漓江画派 油画创作 美学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目的和方法12-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4 本研究的创新15-17
- 第二章 “漓江画派”写生的审美演变17-20
- 2.1 写生的美学概况17-18
- 2.2 美学视野下写生在漓江画派油画作品的重要性18-20
- 第三章 写生在当下的新意义20-27
- 3.1 写生的美学意义20-24
- 3.2 “漓江画派”形成24-27
- 第四章 “漓江画派”油画家写生作品的美学分析27-36
- 4.1 绘画语言形式的演变27-29
- 4.2 色彩的新变与象征的运用29-30
- 4.3 构图和意境的探索与新变30-31
- 4.4 意象美-以张冬峰油画作品为例31-32
- 4.5 写实美-以谢森油画作品为例32-34
- 4.6 装饰美-以黄菁油画作品为例34-36
- 第五章 “漓江画派”油画家写生创作对当下绘画发展的影响及美学意义36-40
- 5.1 “漓江画派”的地位与艺术得失36-37
- 5.2 写生对油画写生创作发展的影响和现实启迪37-40
- 结论40-43
- 致谢43-44
- 参考文献44-46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沛君;打造“漓江画派”——“漓江画派”理论研讨会纪要[J];美术观察;2003年07期
2 刘新;风景,对广西美术的当下与未来有多重要——略谈“漓江画派”的生成与前途[J];南方文坛;2003年06期
3 潘琦;论漓江画派的形成与发展[J];学术论坛;2003年02期
4 仰华;漓江画派促进会在桂林成立[J];美术观察;2004年08期
5 ;“漓江画派”主要画家介绍[J];艺术探索;2004年03期
6 刘新;观展六章(上)——“五彩广西·2004漓江画派艺术展示月”印象追记[J];艺术探索;2004年04期
7 潘琦;“五彩广西——2004漓江画派艺术展示月”前言[J];艺术探索;2004年04期
8 何清新;;漓江画派促进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议[J];艺术探索;2005年03期
9 刘新;;观展六章(下)——“五彩广西·2004漓江画派艺术展示月”印象追记[J];艺术探索;2005年03期
10 钟涛;;写生在漓江画派形成中的作用[J];艺术探索;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雯;“漓江画派西藏 山东行”作品展在邕举行[N];广西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刘昆邋通讯员 李静;漓江画派:走向世界的响亮品牌[N];光明日报;2008年
3 黄格胜;“三大法宝”助推漓江画派描绘文化发展蓝图[N];美术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张亚萌;漓江画派异军突起[N];中国艺术报;2012年
5 黄格胜;打造“漓江画派”的必然性和可行性[N];广西日报;2004年
6 邓亚平;漓江画派异军突起[N];经济参考报;2005年
7 记者 刘昆 通讯员 刘锐;漓江画派业已成军[N];光明日报;2006年
8 记者 李伟东;“漓江画派”发展壮大引起全国瞩目[N];广西日报;2006年
9 严长元;漓江画派大规模进京[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谌强;聚京桂名家 说漓江画派[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可可;漓江画派油画家写生创作美学特征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2 张海涛;漓江画派文化品牌塑造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3 任志远;漓江画派桂林创作基地的建筑空间设计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4年
4 杨二龙;山水情,民族魂[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年
5 韦俊平;基于ASP.NET的漓江画派专题学习网站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92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092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