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云南佤族传统餐饮器具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06:08

  本文关键词:云南佤族传统餐饮器具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佤族 餐饮器具 设计研究


【摘要】: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少数民族群体的宝贵资源,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源。虽然当代对少数民族的设计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其中对云南西南边陲人口数量极少的少数民族设计更是缺乏足够的研究探讨。同时,对于这些少数民族的器物设计研究鲜少有人涉及,而他们的社会背景和人口构成又是如此特殊,同时这些群体迫切需要自己的文化被认同被理解。位于云南西南部的佤族,其文化风俗和设计造物一直保持着古朴的原始风貌,因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使得佤族与其他族群鲜少沟通,也因为这些原因使佤族文化保留了比较完整的民族特色。佤族的生活用具及器物设计制造一般都趋于简洁,物尽其用,适材而造。笔者本论文从云南西南边陲实地调研的资料基础上,分析了佤族独特的区域特点,包括自然环境以及历史发展状况。通过对佤族人民日常使用的传统餐饮器具进行分类整理,归为五大类,并将五类器物进行取样拍摄,根据其造型特点绘制类型图,并从功能,材质以及装饰等方面进行阐述。实地调研期间,笔者采访了阿佤山区居民的生活现状并对佤族人进行调研问卷,深入了解佤族代代传承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内涵。通过对佤族日常生活不同的餐饮情境的分析研究得出佤族在设计思维和方法上的一点启示。本论文勾画了佤族传统餐饮器具的基本风貌,并对佤族传统设计造物文化进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阐释,深入阿佤山区,通过对佤族生活方式以及日常餐饮情景的观察记录,得到自然条件决定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影响造物设计,文化语境影响使用情景的认知,并尝试总结了佤族设计造物的基本思维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佤族 餐饮器具 设计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972.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8
  • 1.1 课题背景8-10
  • 1.1.1 课题来源8
  • 1.1.2 云南佤族概述8-10
  • 1.2 文献综述10-13
  • 1.2.1 理论书籍研究10-12
  • 1.2.2 论文研究12-13
  • 1.2.3 结论13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13-15
  • 1.3.1 研究目的13-14
  • 1.3.2 研究意义14-15
  • 1.4 研究方法15
  • 1.5 论文创新点15-16
  • 1.6 论文思路与框架16-18
  • 第二章 佤族社会背景转变下餐饮器具的发展演变及类别18-33
  • 2.1 佤族社会背景转变18-19
  • 2.1.1“直过”18
  • 2.1.2 佤族“直过”18
  • 2.1.3 佤族社会发展18-19
  • 2.2 佤族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提高19-20
  • 2.2.1 佤族生活水平提高19
  • 2.2.2 佤族精神面貌改善19-20
  • 2.3 佤族传统餐饮器具发展演变20-22
  • 2.3.1 佤族传统餐饮器具概述20
  • 2.3.2 佤族传统餐饮器具发展演变20-22
  • 2.4 佤族传统餐饮器具的类别22-31
  • 2.4.1 盛装饮品的器具——饮具23-24
  • 2.4.2 盛装和摆放食物的器具——盛食器24-26
  • 2.4.3 用于舀食和夹食的器具——进食器26-27
  • 2.4.4 储藏食物的器具——储食器27-30
  • 2.4.5 端取食物的器具——端食器30-31
  • 2.5 小结31-33
  • 第三章 佤族传统餐饮器具实地调研33-48
  • 3.1 基于调研资料的佤族传统餐饮器具设计特征分析33-40
  • 3.1.1 造型的类型学分型图谱33-35
  • 3.1.2 装饰纹样35-37
  • 3.1.3 材质肌理37-39
  • 3.1.4 佤族传统餐饮器具造物之美39-40
  • 3.2 佤族人群实地调研分析40-46
  • 3.2.1 佤族认知程度调研40
  • 3.2.2 翁丁地区佤族文化存续状况调研40-42
  • 3.2.3 对本民族设计造物的态度42-43
  • 3.2.4 器物属性的敏感度测试43
  • 3.2.5 器物属性的意向度测试43-45
  • 3.2.6 佤族专家访谈45-46
  • 3.3 小结46-48
  • 第四章 基于文化语境的佤族传统餐饮器具的使用情景研究48-60
  • 4.1 佤族原始文化语境的当代阐释48-52
  • 4.1.1 佤族原始文化语境的转变48
  • 4.1.2 宗教崇拜与价值追求48-49
  • 4.1.3 火塘文化与亲族关系49-51
  • 4.1.4 聚众文化与情谊维系51-52
  • 4.2 佤族生活方式研究52-55
  • 4.2.1 家庭背景52-53
  • 4.2.2 建筑室内空间53-54
  • 4.2.3 室内家具形态54-55
  • 4.2.4 用餐形式55
  • 4.3 用餐情景研究55-58
  • 4.3.1 祭祀餐饮情景55-57
  • 4.3.2 宴请宾客情景57
  • 4.3.3 日常用餐情景57-58
  • 4.4 小结58-60
  • 第五章 佤族传统餐饮器具设计思维与方法初探60-70
  • 5.1 佤族传统餐饮器具设计思维60-64
  • 5.1.1 自发设计60-61
  • 5.1.2 因地因人制宜61-62
  • 5.1.3 宜简不宜繁62
  • 5.1.4 宜自然不宜雕琢62-63
  • 5.1.5 尚“用”为美63-64
  • 5.2 佤族传统餐饮器具设计方法64-66
  • 5.2.1 修补术64
  • 5.2.2 属性衍生法64-65
  • 5.2.3 功能替代法65-66
  • 5.3 佤族传统餐饮器具面临的困境与对策66-67
  • 5.4 结语67-70
  • 致谢70-71
  • 参考文献71-76
  • 附录 1:佤族认知程度调研76-78
  • 附录 2:翁丁原始部落关于佤族文化存续状况调研问卷78-79
  • 附录 3:佤族传统餐饮器具使用人群调研79-81
  • 附录 4:佤族人群器物属性敏感度测试81-82
  • 附录 5:佤族人群器物属性意向度测试82-84
  • 附录 6:论文图表来源84-86
  • 附录 7:两次调研路线及时间安排86-88
  • 附录 8: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及实践活动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智红;;佤族节庆与民族体育文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5期

2 赵秀兰;;佤族寨桩:民族文化和谐共生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卿雪华;王周炎;;电影《司岗里》:佤族文化的镜像表达[J];电影文学;2013年17期

4 罗晓欢;;略论中国传统工艺中的工、巧及其关系[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年03期

5 张颖;;论边缘文化的生命力和当代价值——以西盟县佤族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1年01期

6 周家瑜;;近二十年佤族原始宗教研究综述[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3期

7 李倩;陈亚颦;王婷;;浅谈临沧市佤族本人文化再现在多元民族共存下的理解教育[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10期

8 朱智红;;佤族对牛的崇拜[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8期

9 李明;;佤族火塘文化的内涵探析——以沧源佤族为个案分析[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10 孟建林;;西盟佤族生态文化与森林资源管理初探[J];林业调查规划;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锐(岩嘎);佤族木鼓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程颖;权重衡平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3 梅英;传播学视域下佤族木鼓文化源承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维飞;基于符号学的儿童餐具造型设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游文婷;餐具设计中隐喻方法的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3 张小茜;基于中式餐饮传统的现代餐具设计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杨家娣;沧源县翁丁佤族文化生态村旅游开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学献;中国传统粮食加工器具设计研析[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6 边文竞;饮食文化影响下的餐具设计[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杨海霞;汉唐时期熏香器具设计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8 文艺;基于本土化的土家族餐具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9 姜倩;“工艺作家”与日本传统工艺文化的现代转型[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10 姚佐英;湘西苗族生活器具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097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097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5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