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丝织品上的童子纹样探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丝织品上的童子纹样探析
【摘要】:童子纹样是中国传统丝织品上人物纹样的代表,是农业文明下人们内心生活的时代缩影。通过对童子纹样的祈求子嗣繁衍、渴望子孙昌盛及美好生活的社会文化内涵的分析,探讨传统纹样设计所具有的浓厚民俗气息及独特的审美意识,并结合童子纹样在传统丝织上的应用实际,探寻其在现代丝绸纹样设计中的新发展。研究认为,童子纹样的出现及应用是传统丝织品装饰艺术贴近底层人民生活的一大转变,是人本主体意识觉醒的表现。童子纹样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和表现方式,其立足于民的文化内涵是打造现代中国设计的丰厚文化土壤,值得当代设计师学习借鉴。
【作者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
【基金】:淳安县茧丝绸产业体系规划项目(15090054-J)
【分类号】:TS146
【正文快照】: 童子纹样展现了儿童生动活泼的天性及稚拙可爱的形态,表现了人们对纯真婴孩天性的赞赏与喜爱,其在丝织上的应用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审美表现,是传统纹样与人主体意愿融合的典范。本文通过对童子纹样文化内涵的探讨,分析其在丝织品上的具体应用,借以启迪当今的纹样设计。1童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廖军;中国丝绸织物吉祥纹样及审美思想探源[J];丝绸;2000年10期
2 崔荣荣;徐亚平;;民间服饰艺术中“象征性”要素刍议[J];丝绸;2007年12期
3 李建亮;温润;;南宋“生色花”丝绸纹样探析[J];丝绸;2014年01期
4 刘洋;;清代织绣人物纹样的民俗意趣[J];上海艺术家;2011年06期
5 徐春;;阐释艺术图像与社会人文风俗——以宋代婴戏风俗画为例[J];艺术探索;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红;顾韵芬;陈舒宁;;清代服用丝织品纹样与服装款式的相关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王业宏;赵丰;;清入关前朝服考[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陈静;;美的历程——《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8期
4 徐昕;吕洁;杨小明;;从壮锦纹样管窥壮汉文化的交流[J];服饰导刊;2013年04期
5 屈岚;;缂丝技艺的传承与应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4年05期
6 王秀清;万荣跃;;中国绘画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4年06期
7 马舒舒;;基于汉服右衽特征的服饰设计应用研究[J];服饰导刊;2015年02期
8 张瀛;于易清;;明代服饰中的中国画元素[J];中国美术;2008年05期
9 张可桢;沈干;;织绣唐卡的探究及其市场价值[J];现代纺织技术;2008年01期
10 茅惠伟;;从两块现代宋锦面料话说宋锦[J];四川丝绸;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温润;二十世纪中国丝绸纹样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李晰;汉服论[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3 芦苇;潞绸技术工艺与社会文化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4 王业宏;清代前期龙袍研究(1616-1766)[D];东华大学;2010年
5 刘菲;清前期皇室及贵族服饰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丽;苗绣艺术及其工艺在高级时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2 孔元元;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翡翠制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胡秋萍;服饰凤纹研究及其在现代礼服设计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0年
4 焦萍;云南百越系民族服饰象征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钱元龙;吴地妇女传统配饰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王敏;宋代婴戏题材绘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胥瑾;知识、趣味与经验[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8 孙羽妲;清代宫廷女性服饰纹样在高级时装定制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9 罗丹丹;唐代服饰设计史料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10 于宁;汉代的帷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许丛丛;;初探宋代花鸟画对织物中花卉装饰纹样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1年10期
2 王兆乾;苏汉臣的《婴戏图》与傩戏《五星会》[J];黄梅戏艺术;2002年03期
3 葛旭东;;删繁就简——宋人折枝式构图的空灵之美[J];美术大观;2011年06期
4 伊尔·赵荣璋;;色彩与民族审美习惯[J];民俗研究;1990年04期
5 徐百佳;;典雅秀丽、清新自然的宋代染织纹样[J];丝绸;2006年11期
6 张晓霞;;花鸟画对宋代植物装饰纹样的影响[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玲;浅谈汉英动物名词的文化内涵[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2 包锋;;耳畔的风景——中国古代耳饰文化漫谈[J];艺海;2012年12期
3 朱海燕;王秀萍;李伟;刘仲华;;中国茶礼仪及其文化内涵[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4 林琴玉;;畲族银饰的文化内涵探析——以闽东福安为例[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6期
5 何奎;;后臀上的民族历史:傈僳族“尾饰”的文化内涵[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6 刘冰冰;;唐代服饰中袖式的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朱芸;朱秀芝;;紫色在中国古代服色中的流变及其文化内涵[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8 董健丽;中国古代桃纹瓷及文化内涵[J];陶瓷研究;2002年02期
9 张轶青;;让“美食”中“美”的作用更突出[J];考试周刊;2012年48期
10 屈宇清;;埃塞俄比亚的咖啡渊源及其咖啡仪式的文化内涵探析[J];职业技术;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许彬彬;;浅说桂林十一陵中麒麟的石刻艺术及文化内涵[A];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菁鑫;;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分析[A];第二届“科协文化——中关村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张友琴;;On Differences between“East”and“West”[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尹平平;夏建军;;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安全标语研究[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匡晓文;;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对策[A];语言·翻译·翻译教学[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双;满语人体词语语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2 杨萌;论何冀平的剧作艺术及其改编[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3 李丹;泰国府标的多重文化内涵探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0年
4 宋姗;《说文解字》火部字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5 梁峥;牌坊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赵金婕;清代匾额文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赵安香;《金瓶梅》熟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周云;湖南瑶族女性头饰造型艺术特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吉磊;石桥灵兽—卢沟桥石狮艺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利华;苗族巫医的文化内涵及其功能[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59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159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