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包装纸盒结构课程的教学思路

发布时间:2016-10-05 18:12

  本文关键词:包装纸盒结构课程的教学思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包装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和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包装的制作大致经历过使用纯自然材料的原始包装(如用荷叶、牛皮、稻草等包裹或捆扎物品,至今仍可在一些农村或其他偏远地区看到)、经过一定工艺装潢的手工制作包装、机械化生产加工的包装等;随着时代发展、生产力水平的空前提高,包装的设计和制作也越发实用和精致、并早已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除天然材料外,包装在设计和制作中可采用纸张(板)、塑料、金属、陶瓷等材料,取材广泛,加工制作工艺亦种类繁多,但在众多的包装材料中,纸张(板)无疑是使用最广泛、生产和加工成本最低廉、环保及回收性最好的材料。因此,基于纸材料为主要表现媒介的包装设计系列课程,是包装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等诸多艺术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而包装纸盒结构课程,更是包装设计系列课程中的基础和前期铺垫,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必修课程,包装纸盒结构课程在教学中应密切结合装潢设计、印刷加工等行业的实践技术规则。包装纸盒(纸箱)的基本结构相对比较稳定,但基于不同商品的保护和展示需要,通常会对结构部件稍作调整,但不论如何调整,一定要符合实用性、适合大批量的印刷及模切加工等;为了保证本课程教学达到预期效果,笔者在多次讲授包装纸盒结构课程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思路。 
  一、包装纸盒结构课程教学中应遵守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 
  学习包装纸盒结构课程的学生们从小都已接触各种玩具、文具及食品等日用品纸盒包装,但对待包装往往是随手丢弃,即便偶有留作他用也不会注意探究其结构,因此在开始学习本课程时,他们对包装及纸盒结构的概念基本可以用一无所知来形容。因此,在包装设计系列课程的第一门课———包装纸盒结构课程的授课之始,教师就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首先自然是讲述包装概念、发展历程、材料应用和结构等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应当展示一些日常用品的包装纸盒实物,拆开纸盒引导学生观察,并介绍纸盒各结构部件的名称以及其他相关专有名词;在学生对包装、纸盒结构的概念和内涵稍有认识的同时,更要让学生明白包装不是一个简单的纸壳造型,而是有生命的,其生命就是具有使用功能———纸盒具有完整的开闭锁机构,有一定内部容量,能盛装物品。学习包装纸盒结构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在了解基本结构的前提下,能设计、制作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有生命的纸盒,且要能实现大规模的印刷模切加工。有了上述基本认识,方可为后续一系列的包装设计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手工制作纸盒是保证包装纸盒结构课程达到教学预期效果的必由之路,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手绘纸盒结构并剪裁制作完稿,从而了解纸盒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在数周的教学中,学生们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完成一些典型的纸盒结构,如国际标准反向插入式纸盒、自动底纸盒、自动锁合底纸盒、锁扣摩擦扣等几种最基本的包装纸盒,在此基础上还需学习盘式纸盒、纸袋纸箱、提把式变形纸盒等数种重要的纸盒(箱)结构,每个同学在短短几周课时中需手工制作的纸盒有十种以上———这足以让部分学生感到任务艰巨;因此,教学中必须时时遵循循序渐进的思路,教师多花精力指导学生一丝不苟地绘制并剪裁上述反插式、自动底、自动锁合底、锁扣摩擦扣等最基本的部件,让学生对基本纸盒结构有一个整体认知,在此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发现,后来要学习的盘式纸盒、纸袋纸箱、大量的变形纸盒造型等都可以由最基本的结构稍作变形而生成。遵守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们在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做好最基础的结构后,其后续学习、制作其他纸盒的进度才会大大加快,学习效率会有显著提升。 
  二、包装纸盒结构课程教学中应强调实践探索的教学思路 
  包装纸盒结构这门课程不算新兴课程,有诸多教材和资料可供教学参考,比如美籍华人萧多皆的《纸盒包装设计指南》一书,内容较为全面,各种富有创意的变形纸盒的平面图资料也很多,是较为权威的纸盒结构资料;此外还有孙诚的《包装结构设计》一书,其中纸包装的部分对基础纸盒(箱)的叙述亦十分深入和完善,令人受益良多;但笔者在数年的教学实践中早已发现上述资料虽然较为系统和权威,却过于专业,其大量的纸盒平面结构图令人眼花缭乱,不适合学生初学,尤其是在部分学生的中学几何知识较为薄弱、空间想象能力不足时,更是无法想象平面图与最终成型的实物之间的关联。因此,,在课程教学中,笔者始终强调实践探索,以实践探索作为教学的重要思路。在基础纸盒的教学实训中,笔者首先圈定了几种经典盒型,在分别对其平面图结构反复讲解的同时也强调其中的关键点、关键地区,告诉学生们只要在绘图中画准了关键点和线,剪裁折叠后的纸盒结构就能成型,其余非关键的部分也将迎刃而解;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一次性领会教师讲授的绘制要点,但只要遵照而行、坚持实践,在其后剪裁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就能看到由自己亲手绘制的经典纸盒最终成型,其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这时就能慢慢理解教师所传授的造型要点了,其空间想象能力也自然有了一定提升。在实践中探索,学生们会发现很多貌似难懂的结构和造型,都可以在临摹绘图、制作的过程中逐渐搞懂。 
  同时,相关资料中的包装纸盒结构平面图的种类数量非常多,以数周课堂的有限时间,不可能让学生将所有已知的纸盒结构都制作一遍。因此教师在挑选典型的纸盒结构让学生训练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从实践探索中磨练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从国际标准反向插入式纸盒的结构基础上可以衍生出法式、飞机式、直筒式等结构,还可以通过在主体上添加翼片而生成展示盒、盘式纸盒结构等,学生们只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认真细致地做好其中的一到两个纸盒,其他衍生纸盒的结构即可完全理解,举一反三,由此而积累;在教师的带领下实践探索,学生们今后逐渐能看懂更多的、不同类别的纸盒结构平面图,并可逐渐学会对基本纸盒结构进行变通、独立设计变形纸盒。

  三、包装纸盒结构课程教学中应贯穿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 
  包装纸盒结构课程以指导学生动手制作典型纸盒为主要学习和实践的方式,但本课程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掌握基本结构、制作基础纸盒的模型,在现代包装设计界已存在大量典型纸盒(箱)结构图的基础上,在纸盒(箱)设计、绘图、加工印刷制作过程早已实现了数字化、机械化的背景下,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经典盒型,从而了解掌握基本纸盒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具备变通的能力,能设计变形纸盒。 
  变形纸盒又叫异形纸盒,是指在基础纸盒的结构上做出调整和修改,使之具有较好的外观造型和销售展示效果的纸盒结构。变形纸盒通常由基础折叠纸盒演变而来,其演变方式大约有三种途径,其一是在基础纸盒表面进行开窗;其二是改变基础纸盒的上下盒盖和翼片造型以生成具有一定造型效果的上下盖外观;其三是更改盒身线条的外观造型,使纸盒的主体部分不再是传统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变形纸盒的开发设计及实物制作,体现了一个包装设计人员的想象力、设计思维和实践操作水平,而在包装纸盒结构课程中讲授变形纸盒设计制作的内容时,教师一定要贯穿、绷紧以人为本的准绳,来指导学生们的设计思路和作业成果符合实际要求。 
  以人为本即以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为依据,努力让设计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在包装纸盒(箱)结构设计中,纸盒(箱)的结构外观与人的手、臂等部位直接接触,其结构各部分的大小必须符合人体尺寸。在制作常见的变形纸盒———手提式纸盒时,虽然学生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盒体大小尺寸,但一定要保证盒体上端的提手部分的开口大小和位置符合成人用手掌穿过而提携的要求;在制作花式顶盖的变形纸盒时,除了顶盖各翼片的大小尺寸需符合用手开启的基本要求外,还必须令翼片外观线条流畅,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如此方可具备实用展示价值。包装设计与其他设计门类一样,追求变化,但须满足实用价值,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可以保证包装纸盒结构课程的教学始终指向正确的方向。 
  结语 
  包装纸盒结构是包装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虽然当前有不少相关教材与资料作为教学内容的支撑,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适合学生入手的资料比较缺乏等问题,但只要教师以循序渐进、实践探索、以人为本的方式作为教学思路,便可以有效地引领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技法、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本文对包装纸盒结构课程的教学思路进行了简要梳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仍将继续探索、取长补短,以保证本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效果获得进一步的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1]孙诚.包装结构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萧多皆.纸盒包装设计指南[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 
  [3]周红惠.现代纸盒造型与结构设计[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4]王炳南.包装结构设计[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本文关键词:包装纸盒结构课程的教学思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1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31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8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