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方陶瓷装饰纹样的差异性
本文关键词:浅析中西方陶瓷装饰纹样的差异性 出处:《大众文艺》2013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陶瓷装饰纹样 民族传统文化 创新融合 人文价值
【摘要】:本文从中西方陶瓷装饰纹样的对比展开论述,强调中西方陶瓷的装饰艺术发展必须在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融合吸纳双方具有特色的创作理念,并以新材料、新手法、新观念不断开拓创新的装饰手法,以综合、多元化的表现和审美取向,展现出本民族陶瓷装饰艺术特有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rast of the Western ceramic decorative patterns, emphasizing the Western ceramic decorative art development must be based on inheriting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constantly absorb bot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ion and creative ideas, new materials, new methods and new ideas constantly open innovation decoration, with comprehensive and diversified expression and aesthetic orientation, showing the unique national ceramic decorative art cultural and artistic value.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分类号】:J53
【正文快照】: 陶瓷是土与火、土与自然、土与人的心灵相融合的艺术,纵观人类艺术文化的发展史由于种族、文化、社会结构以及思维模式的差异,艺术在不同国家、民族的文明体系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达形式与意义。因而,当人们把各自文化中产生的审美观念应用到陶瓷艺术表现中,必然会产生出形式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淞贤;陶艺的当代风格[J];新美术;198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凤文学;;人与自然和谐: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杜强;;论油画创作的主观性色彩语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3 刘莹莹;;论郭熙的山水画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4 李青青;;中西诗画观差异的根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5 杨洪文;;对高师院校公共美术教学的思考[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6 韩方林;;19世纪法国写实主义绘画的色彩结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4期
7 娄星;文化纪念与情感形式——秦汉与古罗马城市纪念雕塑的公共性艺术比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谭小飞;;战国铜像与希腊雕刻艺术比较——谈东西方“心理和谐”与“形式和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王裕能;;浅谈陶艺作品中的通透之美[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4期
10 刘淑娟;;新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师的素质要求——基于美术鉴赏教学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喻琴;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鑫;中西古典绘画美学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汤慧池;中美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价值取向及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军;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历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6 张完硕;宋代画论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陈琦;刀刻圣手与绘画巨匠[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8 李哲;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黄一鸣;王铎书法的形式与空间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10 金捷;中国表现性油画创作教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洋;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天翔;费尔南多·波特罗艺术述评[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永荣;林泉之心 缘情写意[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树强;油画笔触探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张伟;北京故宫的建筑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林娜;陈子奋艺术道路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娟;家居配饰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欣;家具人性化情感尺度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9 张强;办公新形态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10 陈静;笔简神具,,得之自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永福;;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坭兴陶创作中的运用[J];美术界;2010年07期
2 褚晓滨;;对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的几点思考[J];装饰;2006年09期
3 王萍;;论服装设计教学中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4 陈月琴;;传统形象在美术设计中的运用——以“岁寒三友”松竹梅为例[J];东南传播;2007年09期
5 李仕科;;多功能多用途茶叶包装设计的新思考[J];包装工程;2006年06期
6 朱丽;;重视民族传统艺术教育 重视中国画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7 董青鹤;潘艳艳;;浅谈民族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J];网络财富;2010年17期
8 王晓健;;用心感悟 文化紫砂——“中华至尊壶”创作体会[J];江苏陶瓷;2010年04期
9 ;打造民间工艺品牌 激活民族传统文化——第四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在京举行[J];今日中国论坛;2007年11期
10 董馥伊;;民族本土文化与现代设计艺术的互动影响[J];新疆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黎焰;;民族服饰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对近现代贵州苗族服饰文化变迁的研究分析[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天锐;;试论蜡染艺术与民族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3 黄柏权;;土家族织锦的发展演变及其现代启示[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金少萍;;白族扎染工艺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敏;;创新设计中民族艺术语言应用的一点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石大金;;重发现轻雕刻[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润堂;千名大师五台山书法论剑[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记者 万迎春 熊玲;自然与人—舒建新 赴楚雄挂职画展开展[N];云南日报;2009年
3 记者 周暹;北京致公书画院成立[N];北京日报;2009年
4 赤心木;动漫人才如何摆脱匮乏[N];工人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马璐;有保护才有发展有发展才能繁荣[N];吉林日报;2011年
6 孔庆波;回族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创新[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7 福美;漆画艺术家的摇篮[N];中国文化报;2004年
8 董本义;珍视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N];光明日报;2003年
9 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主任 王春立;挺直民族脊梁[N];中国旅游报;2002年
10 记者 高素娜;文房四宝艺术大师首次评出[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振波;现代海报设计民族化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2 赵春燕;试论耀州窑陶瓷装饰纹样的民俗风格[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3 霍利琴;当代茶室的内空间环境精神层面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滨;基于地域差异的蒙古族传统符号解析及在餐饮空间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莲;给国画注入新鲜血液[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若莹;融会中西 借古开今[D];河南大学;2003年
7 张域;儿童图画书插图的审美特征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8 杨晓冰;清代服饰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超;对当代儿童插画设计视觉传达的分析与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俊策;彝族文字图形化研究及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41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341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