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现存清代中原民间会馆装饰中的儒、道、佛融合

发布时间:2018-01-14 16:03

  本文关键词:现存清代中原民间会馆装饰中的儒、道、佛融合 出处:《装饰》2009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 中原 会馆 儒家精髓 道教故事 佛教意味


【摘要】:清代是中国古建筑艺术臻于完美的最后一个高潮期。中原地处南北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交冲要地,其建筑工艺融北方雄浑壮观之气势和南方严谨柔美之风格于一体,成为一处风标独树的古建筑典范之作。加之当时寓居中原的山、陕商贾"盖压三江"的比富心理,以其雄厚的财力对会馆建筑倾力投入,从而使中原地区的会馆建筑为斯时斯地建筑工程之冠。文章主要从中原现存会馆建筑装饰内容中所蕴含的儒家精髓、道教故事、佛教意味阐述了清代商人外商内儒的气质和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旨,给今人以启迪。
[Abstract]:The Qing Dynasty is the last high tide of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al art. The Central Plains is located in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and the impact of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major areas. Its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combines the majestic momentum of the north and the rigorous and soft style of the south, and becomes an example of an ancient building with a wind symbol and a unique tree. In addition, it lived in the mountains of the Central Plains at that time. Shaanxi merchants "cover the pressure of the three rivers" than the rich psychology, with its deep financial resources to the building of the guild pour into. In order to make the Central Plains Guild Building as the top of th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he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Central Plains existing hall building decoration content contained in the essence of Confucianism, Taoism story. The Buddhist meaning elaborated the Qing Dynasty merchant merchant inside Confucianism's temperament and the human-oriented spiritual intention, gave the present person to enlighten.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基金】: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抢救、保护与研究课题(课题号05DG122)
【分类号】:TU-86
【正文快照】: 建于清代的中原商业会馆中,木雕、石雕、砖雕等雕刻艺术写生状物,技艺超然。会馆在建造时“运巨材于南北,访名匠于天下”,成为清代民间建筑水平的佼佼者。如河南社旗山陕会馆被誉为“辉煌壮丽天下第一”。当时的会馆由商人筹资筑建,是清代商贾文化精神风貌在建筑装饰中的写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许檀;清代河南赊旗镇的商业——基于山陕会馆碑刻资料的考察[J];历史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冬颖;“变风变雅”与春秋时代的城邑文明[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2 王桂清;从“三言”“二拍”中商人入仕途径看商人的官本位意识情结[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3 黄利荣,常俊玲;陕北窑洞建筑的变迁及发展趋向[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李光福;中国传统富人观之省思[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彭红;北京紫禁城建筑艺术的文化象征意义[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徐杰舜;闽南福佬人的形成及人文特征——华南汉族族群研究之五[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任放;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J];历史研究;2001年05期

8 闫天灵;民族民间文化多样性的来源、存替规则及其分类保护[J];民族艺术研究;2003年05期

9 王飞;;明清时期贾鲁河对豫东经济影响的考察——以周家口为例[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3期

10 邓玉娜;清代河南集镇的发展特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海燕;明清易代与话本小说的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戴建兵;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萍;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彤昊;建造研究批判[D];清华大学;2004年

6 孙强;晚明商业资本的筹集方式、经营机制及信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伟;建筑空间解析及传统民居的再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8 游欢孙;近代苏州地区市镇经济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任军;建筑纪念性读解[D];天津大学;2004年

10 赵树廷;清代山东对外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中伟;清代陕西市镇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2 邓玉娜;清代河南的粮食贸易及其对城镇化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纪慧娟;明代驿传与经济的发展[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4 唐湘雨;清末民初市场管理法制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菁;近代湖南桐油贸易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6 祝国红;古代中日民间贸易述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惊涛;明清徽商与江浙地区的文教事业[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8 秦宗财;明清徽商的信息渠道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聂敏;明清陕西茶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10 刘兵;建友公司在阿尔及利亚的国际竞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许檀;清代中叶的洛阳商业——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许檀;清代河南的商业重镇周口——明清时期河南商业城镇的个案考察[J];中国史研究;2003年01期

3 许檀;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及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江华;;清代惠陵勘估处的机构建置与职能[J];建筑师;2010年02期

2 ;世界记忆遗产——“样式雷”[J];世界遗产;2010年04期

3 ;德国ift Rosenheim测试中心凯利博士参观郑州中原公司——密封胶欧洲标准技术交流[J];门窗;2011年08期

4 赵丽;;北海匾额楹联现状分析与意境解读[J];古建园林技术;2011年02期

5 刘韶军;;河南省社旗县老城传统格局构成分析[J];建筑与文化;2011年08期

6 马军;耿传宇;;大直径挖孔扩底灌注桩的设计和应用[J];河南水利;2002年06期

7 王鹤;董卫;;沈阳城市形态历史变迁研究——从明卫城到清盛京时期[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1期

8 包文瑞;;追忆中国明清家居[J];大舞台;2011年08期

9 谷云黎;;南宁的古城墙、防洪古堤及其维修情况调查[J];古建园林技术;2011年02期

10 陆激;李宁;蔡梦雷;;建筑的可意象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综合大楼方案设计[J];华中建筑;2011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玉玲;立中原 望世界[N];光明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田秀忠;圆中原百姓安居梦想 铸常绿集团基业常绿[N];平顶山日报;2010年

3 特约记者 郑战波 通讯员 井晓静;杭萧着力打造中原钢结构龙头[N];洛阳日报;2009年

4 郑周;发展预拌砂浆 实现中原绿色梦想[N];中国建材报;2008年

5 经济视点报记者 史远征;中原建材城:大物流带动下的郑西“起航”[N];经济视点报;2010年

6 尚辉良;八冶中原分公司生产经营势头旺[N];金昌日报;2009年

7 记者 阙爱民 通讯员 张中立;南阳80亿元打造中原第一石材基地[N];河南日报;2009年

8 本报驻河南记者 王新顺 徐治平;中原建材航母 独领时代风骚[N];中华建筑报;2010年

9 通讯员 王广滨 杨爱来;创建世界“两最” 点亮中原明珠[N];建筑时报;2009年

10 崔保亮;中原大化多举措筑牢“防火墙”[N];中国化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茂生;清代沈阳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星星;清代归善县客家围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何韶颖;清代广州佛教寺院与城市生活[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钟志伟;清代台湾筑城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李小伟;清代大式殿堂体系弹塑性分析及基于性能的抗震性能评估[D];长安大学;2006年

3 彭博雅;湘中涟源地区清代大宅民居建筑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秦婧;中原窑洞文化生态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4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424283.html

上一篇:装饰的辉煌  
下一篇:张铁军:走向设计之巅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2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