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我国茶馆装饰风格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8-01-15 16:33

  本文关键词:我国茶馆装饰风格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出处:《农业考古》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茶馆 装饰风格 演变趋势


【摘要】:茶馆作为人们品茗休闲的公共空间,在我国已有一千六七百年的历史。其装饰风格随人们需求、茶馆功能的变化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对其装饰风格的梳理,可以探寻出茶馆装饰风格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Abstract]:As a public space for people to enjoy tea, teahouse has a history of 1600 years in our country. The changes of teahouse function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rough combing the decoration style of teahouse, we can find out the law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eahouse decoration style.
【作者单位】: 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传统绘画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研究”(项目编号:SK2013A159)
【分类号】:TS971.21
【正文快照】: 茶馆,古时有茶肆、茶邸、茶坊、茶楼、茶舍、茶?、茶铺等多种称呼。明代以后始称茶馆,它是一种以品茗休闲为中心的公共空间。作为公共空间,其装饰风格的特点演变及发展趋势应是茶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对我国茶馆装饰风格的演变进行概要的梳理,并试图在这种梳理中对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范增平;认识茶艺馆[J];农业考古;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利;;啜英咀华最得趣——试论用茶文化精髓陶冶学生性情[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8期

2 徐凤英;;早期城市结构概述[J];山西建筑;2010年17期

3 周裕兰;;用茶文化精髓陶冶学生性情[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朱永杰;;以文促商 以商促文——老舍茶馆文化底蕴及经营方式探寻[J];农业考古;2010年02期

5 鲍宁;贾长宝;;从公共空间视角看清代北京的茶馆文化及其近代转变[J];农业考古;2013年02期

6 鲍宁;;公共空间与城市文化产业旅游——以北京茶文化旅游发展为例[J];中国市场;2013年04期

7 赵连稳;;北京清代书院经费支出考察[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茶茶;;中国茶馆文化掠影[A];湖南省茶叶优势区域建设会议暨湖南省茶叶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琳洁;现代茶文化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马飞;中国现代茶馆价值创新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3 朱羿郎;西方“吧”空间与中国传统建筑的融合[D];天津大学;2009年

4 于小鸥;书院园林设计手法及其对现代校园建设的启发[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练娟;公共空间视角下的城市茶馆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华;当代茶馆装饰设计中传统雕刻艺术的应用与发展[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7 凌静;京旗社会背景下的清末茶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四智;茶事二则[J];中国食品;1989年02期

2 闵宗殿;;茶馆历史杂谈[J];农业考古;1991年04期

3 陈平;京城时兴茶艺馆[J];民间文化;1999年03期

4 唐黎标;泡茶馆品茶联[J];茶叶;2003年01期

5 龙冬;拉萨今日之吃[J];中国食品;1994年03期

6 罗家庆;湖州的茶馆[J];农业考古;1998年04期

7 陶德臣;清水来憩 乌龙飘香[J];农业考古;2002年02期

8 陈志杰;;上茶馆品城市风情[J];茶.健康天地;2009年08期

9 ;茶馆·发现[J];茶世界;2010年03期

10 陈风;;茶韵不衰的乌镇老茶馆[J];茶.健康天地;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智君;;百佳茶馆[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7-2008年度论文集[C];2008年

2 邱波;;俄罗斯“中国年”和中式茶馆[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7-2008年度论文集[C];2008年

3 胡舜龄;;学会举行世博十大名茶与上海知名茶馆启动对接仪式[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9-2010年度论文集[C];2010年

4 周辽沈;;煮茶的水[A];茶与健康生活主题征文选[C];2004年

5 陈悦成;;茶馆,深圳人的“精神驿站”[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0年

6 应立;;谈豫园湖心亭茶楼的经营策略[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0年

7 范荧;;论茶馆的社会文化功能[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0年

8 王乐德;;茶馆的社会文化功能[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0年

9 卢祺义;;上海现代茶馆的兴盛及时代特色[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0年

10 沈海宝;;现代都市茶馆文化[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梁庆华 通讯员 卢荫衔;杭州自助茶馆纷纷转业[N];中国食品报;2010年

2 赵西岳;茶馆里的“艺道”[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3 张文;新型茶馆的发展方向[N];中华合作时报;2010年

4 汪恩民;杭州茶馆进入新理念时代 一职多能显茶文化[N];中华合作时报;2010年

5 黄波;永不打烊的亚运“中国茶馆”[N];中华合作时报;2010年

6 李樱;到哪里细品中国茶馆文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徐玲英;桐乡“文化茶馆”改变茶馆文化[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李稹;KTV、足浴店也餐饮,茶馆怎么办?[N];杭州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姜范;茶香京韵中的文化特色[N];经济日报;2009年

10 王勇;茶经济与茶文化的交融[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幸哲;朝鲜使行录与中国茶[D];浙江大学;2012年

2 王秀萍;明清茶美学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宋fB磊;唐代茶文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羽;当代茶馆的传统设计思想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2 练娟;公共空间视角下的城市茶馆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洁琼;江南茶馆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陈曦;杭州茶馆区位分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熊尚全;川渝茶馆:公共空间和文化再生产基地[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6 居敏;扬州古代茶馆与现代茶馆之比较[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7 贾之曦;文化·主题·体验[D];东华大学;2009年

8 吴咏芳;武夷山旅游区茶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9 刘文洁;弘扬茶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10 王晖;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29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429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3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