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装饰—独具魅力的艺术语言
本文选题:陶瓷装饰艺术语言 切入点:中国绘画 出处:《中国陶瓷》2009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阐述陶瓷装饰是一种既受中国绘画影响,又受器皿及工艺材料限制的具有特殊而丰富多彩的艺术语言形式,现代陶瓷装饰艺术语言呈多样化、现代化的特点。现代陶瓷装饰艺术语言多样性、当代性须注意的四个问题。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at ceramic decoration is a special and colorful artistic language form which is not only influenced by Chinese painting, but also restricted by utensils and craft materials. The art language of modern ceramic decoration is diversif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ization, the linguistic diversity of modern ceramic decorative art, and the four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作者单位】: 吴锦华工作室;
【分类号】:J52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继涛;;盛世话青瓷——隋唐五代青瓷的窑系和工艺传统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2 李成,黄岚;北元遗物及其相关问题的初步探讨与研究[J];北方文物;1999年03期
3 戴春燕,杜锋;浅谈古陶瓷的鉴定方法[J];山东陶瓷;2005年03期
4 栾兆鹏;;中国古代白瓷起源问题研究综述[J];博物馆研究;2006年02期
5 吕军;;沉船考古与瓷器外销——以“碗礁Ⅰ号”资料为中心[J];博物馆研究;2007年03期
6 刘首含;;论清代与现代饮具装饰的变化[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李刚;古代龙窑研究[J];东方博物;2004年03期
8 李刚;;“秘色瓷”之秘再探[J];东方博物;2005年04期
9 李立新;早期工业化时期一般造物设计的发展[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王佐才;刍议“上虞窑”[J];东南文化;198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邹帅;郑鹏;;中国陶瓷图案对当代展示设计中的启示[A];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C];2008年
2 葛晓燕;;越窑文献与上虞青瓷[A];公共文化服务与图书馆实践的创新——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强;光耀乾坤[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2 吴秀梅;民国景德镇制瓷业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张茂林;同步辐射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初步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宋蓉;汉代郡国分制的考古学观察[D];吉林大学;2009年
5 刘谦功;荷兰陶瓷之都代尔夫特崛起的历史动因与现实意义[D];清华大学;2007年
6 王新天;中国东南海洋性瓷业发展史[D];厦门大学;2007年
7 朱剑;商周原始瓷产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杨玉璋;繁昌柯家冲瓷窑遗址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邵晓峰;中国传统家具和绘画的关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10 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相丽;宋金元磁州窑吉祥图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周剑峰;观物取象 虚实相生[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3 刘金宝;逐善[D];湖南工业大学;2008年
4 张萍;民间绘画色彩在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5 高桐;试论时代发展影响下的青花装饰创新之路[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 李峰;西安地区隋唐墓葬镇墓俑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王艳丽;指纹技术发展总论[D];山东大学;2008年
8 徐铮铮;元代青花瓷器绘画风格及其原因[D];重庆大学;2006年
9 张洁;基于造物思想和设计事理学的工业设计方法框架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赵洁;明清SM、SP字纹的图像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志钧;浅谈中国绘画的线[J];美术;1987年10期
2 屈健;水墨的色彩[J];美术观察;2002年12期
3 张健伟;试论中国绘画的文化内涵[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4 孙旭章;梳理与张扬──读陈浩《中国绘画文化观》[J];东方艺术;2001年04期
5 张晓路;中国绘画与表演关系刍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中国绘画之最[J];中州今古;1999年04期
7 陈建军;中国绘画的色彩类相[J];美术观察;2005年02期
8 ;2006年《中国绘画年鉴》征稿[J];美术;2007年03期
9 晓源;中国画论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10 王平;论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徐湘霖;;“纯素”之美与文人的“禅"意识[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屈一锋;;论中西不同的民族心理对绘画风格的影响[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3 刘倩;;在多元文化教学中弘扬民族精神——谈高中美术鉴赏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美术专辑)[C];2006年
4 胡睿;;书籍装帧与象征文化[A];我所向往的编辑——第三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3年
5 孟东平;;从装裱实践中鉴别书画真伪[A];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王百战;;吾辈躬学愧望尘[A];“徐庶之先生艺术成就暨生平”座谈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奇;;近代釉上彩绘瓷器的修复[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马鸿增;;现实主义精神与中国画的广阔前景[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惟一;感悟中国绘画[N];文艺报;2009年
2 苏一文;《色彩的中国绘画》出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素人;弘扬中国绘画精神[N];辽宁日报;2002年
4 晓石;独特的《色彩的中国绘画》[N];湖南日报;2002年
5 范迪安;传播20世纪中国绘画的文化价值[N];光明日报;2003年
6 董本义;珍视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N];光明日报;2003年
7 吴雍;中国绘画的意境[N];中国艺术报;2003年
8 籍忠亮;明清及近现代中国绘画之梗概[N];亚太经济时报;2008年
9 杨琪;中国绘画发展的历程[N];学习时报;2008年
10 籍忠亮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终身馆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客座教授。;元代中国绘画概况[N];亚太经济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孔新苗;20世纪中国绘画美学[D];山东大学;2005年
2 滕志朋;画者:原天地人生之道[D];暨南大学;2006年
3 徐晓力;从山水观念到山水图式[D];复旦大学;2006年
4 樊波;魏晋风流——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审美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谭述乐;传统绘画思想与艺术表现的再认识[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顾平;皇家赞助与文化认同[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7 郝文杰;石涛画学与海德格尔艺术哲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8 杨惠东;中国早期青绿山水形态与成因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商勇;从晚清到民国[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2 李幼峰;我从绘画看中国[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郭殿声;中国画色彩刍议[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马轲;再谈“应物象形”[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5 高明月;谈中国绘画的线语言[D];重庆大学;2005年
6 顾荣军;郎静山之摄影观[D];东华大学;2004年
7 许伟东;动机与策略[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8 聂晓玲;论《芥子园画传》中的绘画艺术思想[D];河北大学;2006年
9 田龙;中国画色彩的和谐与演变——析中国画色彩问题[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庆华;从《二祖调心图》看中国绘画之空无观[D];西安美术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625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625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