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钢琴音乐作品中的装饰音处理
本文选题:钢琴音乐作品 切入点:奏鸣曲 出处:《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
【分类号】:J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秦平;;论古典主义时期海顿和莫扎特的音乐比较[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2 周晨;;海顿和他的《降E大调奏鸣曲》(Hob.XV1/52)[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3 武胜利;;浅谈肖邦音乐所具有的几个特点[J];黄河之声;2011年12期
4 杨燕;;由《创世纪》引发的对海顿晚年宗教音乐创作激情来源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5 李亚男;;古典时期三位主要作曲家之比较[J];大舞台;2011年07期
6 祝青;;从细节入手探究作品的真实面貌——学习海顿钢琴奏鸣曲Hob.48第一乐章的几点体会[J];艺术教育;2011年08期
7 ;冬之旅——在瑞士[J];小演奏家;2011年07期
8 张波;;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贝多芬《第五交响曲》NO.1乐章的配器分析[J];乐器;2011年09期
9 ;2011年夏季全国钢琴教师教学研修班开始报名[J];钢琴艺术;2011年07期
10 邬丹;;润腔技巧在王志信声乐作品中的应用[J];艺海;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谢滨妃;;从巴洛克时期到后期浪漫派的作品看调性语言的发展[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燕;;论“西安鼓乐”之“鼓”[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一○年)[C];2010年
3 苗笛;;维也纳音乐文化给哈尔滨音乐的启示与思考[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瑾 综合编译;2009奥地利用海顿年促销旅游[N];音乐周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紫茵;中国爱乐举办纪念海顿首场音乐会[N];音乐周报;2009年
3 任立;2009“海顿年” 奥地利赚大了[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严锋;作曲家海顿二百年祭[N];文汇报;2009年
5 焦波;维也纳河畔的“月亮世界”[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徐尧;三个人的海顿 两个人的舒曼[N];音乐周报;2011年
7 记者 张楠 通讯员 祝晶;北京音乐厅推出“巴赫海顿合唱作品音乐会”[N];工人日报;2000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毛莉;西洋古典音乐的中国青春之光[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柳逊;芝加哥交响乐团神话终结[N];音乐周报;2009年
10 曹利群;“谈话”的四种方式[N];音乐周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2 仲立斌;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胡筱铮;施尼特凯室内乐作品中的复风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4 杨婧;作曲家个人风格形成及演变机制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华;浅析海顿《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冀黎;海顿两首大提琴协奏曲的研究分析[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3 蔡麟;论海顿音乐中的喜剧性——以海顿弦乐四重奏为例证[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4 吴瑕;从《海顿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看炫技性[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5 陈甜;浅析海顿两首大提琴协奏曲创作技法的对比与演奏诠释[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6 冯文倩;海顿《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奏[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7 杜雅琴;论海顿《D大调钢琴协奏曲》的艺术特色[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邢楠楠;海顿《D大调钢琴奏鸣曲》(Op.37)创作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严琦;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征及演奏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10 姚靖;海顿狂飙交响曲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668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668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