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时间对装修后室内空气中苯和甲苯浓度的影响
本文选题:室内污染 + 装修 ; 参考:《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年05期
【摘要】:[目的 ]观察开窗时间对室内空气中苯和甲苯浓度的影响。 [方法 ]苯和甲苯浓度的测定方法按照GB1173 7 89。选 16间新装修房间 ,竣工后第 2天开始观察 ,随机分为 4组 ,每 4间房间为一组 ,各组每天的开窗时间分别的 0、2、4、6h。隔日测定苯和甲苯的浓度 ,共 9d。 [结果 ]①苯 :2、4h组与 0h组 (对照组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6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与本组第 1天的浓度比较 ,0、2、4、6h组分别在第 7、5、7、3天以后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②甲苯 :2、4、6h组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在第 9、3、7天以后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P 0 .0 5、P 0 .0 5 ) ;0、2、4、6h组与本组第 1天的浓度比较分别在第 5、3、3、3天以后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开窗时间越长 ,苯和甲苯浓度降低越明显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window opening time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benzene and toluene in indoor air. [methods] the concentration of benzene and toluene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GB1173 7 89. Sixteen newly decorated rooms were selected and observed on the second day after completion.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each four rooms as a group. The concentrations of benzene and toluene were determined every other day for 9 days. [results] 1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2h group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 05).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da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ncentration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7th day (P 0. 0. 0 5) 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7 days (P 0. 01 P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ncentr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first day after 3 days,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3 days (P 0. 05). [conclusion] the longer the window opening, the lower the concentration of benzene and toluene.
【作者单位】: 北京市昌平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北京大学医学部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 北京大学医学部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 北京大学医学部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 北京大学医学部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 北京市昌平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北京市昌平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北京市昌平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分类号】:R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余淑苑,康莉,黄海雄,王秀英,张洪,陈惠珍,吴丽明;居室内装饰材料的致突变作用[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2年03期
2 王桂芳,陈烈贤,宋瑞金,韩克勤,史黎薇,井海宁,李霞;办公室内空气污染的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振华,丁友昌,陈筱君,王明法,杨章萍;居室内装饰材料的安全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1999年05期
2 孙振海,王亮;我国室内非生物空气污染研究现状及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年04期
3 邹越,侯云芬,蔡光汀;室内空气污染与建筑通风[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梁宝生;我国甲醛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建议值的探讨[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12期
5 梁宝生,刘建国;关于我国苯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的建议[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12期
6 梁宝生,刘建国;我国二氧化碳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建议值的探讨[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12期
7 江剑平,黄浩,叶春芳;醇酸色漆挥发物对小鼠呼吸系统的毒性影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柯冰;涂亚庭;姚鹏;李們;;室内装修后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9 杨虹,唐振柱;居室装修污染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广西预防医学;2004年04期
10 郑慧,王志刚;室内环境污染与环境设计[J];环境科学动态;200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金丽;低温等离子体净化室内VOCs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汤红岩;室内空气质量与人体疾病及评价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文凯;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4 宋丽华;旋流通风方式下室内二氧化碳分布的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5 任俐;室内花卉应用专家系统数据库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6 宫斐;新装居室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效应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7 吴猛;室内空气污染物排放过程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05年
8 李曙光;家庭装修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4年
10 李晓红;室内装修用内墙涂料、油漆中VOCs释放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桂兰,尹午山,,尹松年;苯DNA加合物的组织分布及其与细胞遗传毒性的关系[J];卫生研究;1995年05期
2 金力奋,金海燕,何继亮;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在检测学生接触甲醛的应用[J];浙江预防医学;1998年01期
3 刘世珍,李淑玲,王红,卞绍增,肖来旺;制漆行业混苯作业对女工生殖及遗传毒性研究[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扬;警惕室内环境污染[J];中国青年科技;1999年06期
2 孙海东;住新房 搞装修 千万别花钱买罪受 室内污染夏季更严重[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0年08期
3 闻睿;室内污染十二大症状[J];建筑工人;2002年02期
4 张俊湖;每年十一万人死于室内污染——居室环境治理刻不容缓[J];建筑工人;2003年10期
5 赵海霞;室内空气质量应引起高度重视[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4年01期
6 王作元;留意室内污染“黑名单”[J];建设科技;2004年18期
7 李惠军;室内污染与亚都换气机[J];环境工程;1998年01期
8 王虚实,车辉;居民室内污染和防治措施[J];安徽科技;1999年10期
9 张召文;浅谈室内空气污染和防治[J];云南环境科学;2003年S1期
10 王国平;家庭装修与室内污染浅议[J];山东环境;200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元勋;杨传俊;陆文忠;杨永兴;张桂林;李燕;;室内气溶胶纳米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研究[A];第九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三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超平;罗春;蒋湛;马立实;王颖杰;;室内装修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及其防治[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李连芳;黄菊梅;姚晟;丁水生;;二十一世纪室内家装新理念,健康追求:“给我一个洁净的喘息空间”家装突出安全第一、康健、简洁、舒适的前提下追求文化品位个性典雅[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环境监测、预报与污染物控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魏全伟;柳领君;张媛;;室内甲醛污染防治与健康[A];环境与健康: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论坛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莉;李凤霞;原田靖;;装修房间甲醛浓度监测结果分析[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霍四季;;家装室内环境污染状况分析[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任宇;罗少文;陈建民;;计算机内部灰尘中多环芳烃的研究:可能的室内污染暴露[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成通宝;李晓锋;江亿;;建筑物室内污染控制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一)IAQ模型的建立[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文集[C];2002年
9 ;甲醛捕捉剂CHCAT YMT-2000[A];2003年中国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钱益跃;周怀中;;金华市区室内空气甲醛污染现状分析与控制建议[A];金华生态·人居环境城市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小辛;养花 选择不当会造成室内污染[N];吉林日报;2008年
2 晓航;橱柜成室内污染“重灾区”[N];中国质量报;2009年
3 ;实行室内污染强制检测[N];哈尔滨日报;2010年
4 董卫国;对室内污染认识的五大误区[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南州;室内污染:危害究竟有多大?[N];中国建设报;2004年
6 黄抗生;躲不掉的室内污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飞;怎样避免室内污染的隐形危害?[N];科技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许晓东;2011年第一号室内污染防控警示发布[N];消费日报;2011年
9 朱美芳;室内污染让人惊心[N];福建科技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晓张;警惕冬季室内污染[N];新疆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门娟;高效降解菌对典型苯系物的降解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王雪;气升式三相环流生物反应器脱臭性能和优化模拟[D];天津大学;2010年
3 庄晓虹;室内空气污染分析及典型污染物的释放规律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鹏;人工嗅觉系统检测室内污染混合气体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马天;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甲醛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樊学娟;室内空气中常见有害气体治理技术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4 汤晓芸;民用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的分析与评价[D];东华大学;2005年
5 陈树沛;改性膨润土的制备及其对室内污染气体甲醛吸附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刘春丽;进行光催化消除室内甲醛污染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董征;利用废旧塑料制取甲醛新型密封剂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0年
8 李楠;公共建筑室内环境中有害物质防治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万雄峰;商用厨房室内环境质量评价与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董岚;室内装修污染损害赔偿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42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842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