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既有建筑外装修传力体系的确定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3 20:51
【摘要】:在既有建筑外墙重做装修,存在增加荷载、造成现有构件承载力不足和可能造成地震区建筑需抗震加固等问题。某办公楼装修工程中,通过检测现状和对比相关规范,确定了既有建筑装修后的抗震水平;对个别承载能力不足的构件,采用间接传力的方式以避免直接补强,减少了对室内工作的影响,并可缩短工期,安全可靠。
[Abstract]:Redecorating the exterior wall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creasing the load, causing the insufficient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existing members and possibly causing the seismic reinforcement of the building in the earthquake area. In the renovation of an office building, the aseismic level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s after decoration is determined by check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mparing the relevant specifications. For individual components with insufficient bearing capacity, indirect force transfer is adopted to avoid direct reinforcement,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n indoor work, to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work, and to be safe and reliable.
【作者单位】: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分类号】:TU746.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勇,李伟兴,黄鼎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次轴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2 何林,肖承波,吴体;某工程加层部分的安全性鉴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3 刘广均,张钢;砌体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4 徐晓阳,马宏伟,张兴虎;平面十字形节点试验的总结[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5 浦沪军;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中双向板承载能力安全性等级的评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6 周定松,王莺歌;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设计方法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7 米健,王晓波,崔苗,刘国银,陈哲;深圳会议展览中心预应力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8 郭伟,刘兴远,张力,王跃文,孙亮;无腹筋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受剪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9 李平先,毕苏萍;对称配筋小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10 盛光复,任迎春,赵艳红;加大截面加固RC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骥;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灿;横向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及预应力损失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劳晓春;RC矩形截面剪力墙构件的抗震性能及其性能指标限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郑顺潮;钢纤维聚合物高强结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傅军;新型墙体抗裂抗渗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吴静;多重螺旋箍筋增韧轻质混凝土抗震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都爱华;框架结构移位托换节点受力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孙训海;基础刚度、褥垫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9 张登祥;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理论与控制技术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代学灵;玻化微珠整体式保温隔热建筑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群;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凤莲;配置加强箍筋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袁英保;基于分层沉降试验的复合地基变形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田利辉;聚氨酯小框体外墙外保温体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黄晓战;纤维矿渣微粉混凝土高温损伤机理与力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赵发军;在役混凝土梁桥结构加固模型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倪川;某框架结构振动特性测试与控制分析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王莉荔;500MPa级热轧带肋钢筋机械锚固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刘利亚;钢筋混凝土短梁受剪承载力可靠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李甲甲;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忠海;孙云良;荆雷;;相邻既有建筑深基础施工技术[J];建筑;2010年24期

2 梁洋;毕既华;;既有建筑改造的监管机制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李艳华,崔海霞;廊坊市既有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方案[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王建中;;既有建筑的迫降纠倾[J];山西建筑;2007年05期

5 张蕾;;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探讨[J];能源与环境;2007年03期

6 ;《北京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专项实施方案》出台[J];暖通空调;2008年02期

7 张丽;王永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政策研究[J];建筑经济;2008年06期

8 王文华;;既有建筑改造加固与施工[J];辽宁经济;2008年08期

9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意见[J];太原市人民政府公报;2008年05期

10 阎磊;徐春一;焦鹏程;;辽宁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方案探讨[J];四川建筑;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婷;刘昕;陈晓阳;刘拴强;;溶液调湿技术在既有建筑空调系统改造中的应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2 聂剑梅;;洛阳地区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初探——以洛阳龙门疗养院联排别墅为例[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3 马素贞;龙惟定;;解读1995版和2006版ASHRAE Standard 100——既有建筑中的节能措施[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滕延京;李钦锐;李勇;石金龙;;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工作性状的试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魏剑侠;王红伟;薛全超;;浅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案研究[A];现代建设工程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既有建筑供热计量节能改造案例[A];推进供热体制改革与节能改造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荣香;;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建筑节能新技术[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赵立华;郭骏;方修睦;;哈尔滨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文集[C];1998年

9 方修睦;李文波;李晓鹏;;既有建筑采暖系统热计量方式的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翟宪民;王洪利;陈作文;;多措并举给力“暖房子”改造工程[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倪凤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中德混血标本[N];中华建筑报;2009年

2 吉林科龙建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张海文 沈秀艳;实施合同节能管理 力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N];中华建筑报;2009年

3 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 李晓宁;榆林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问题和对策[N];榆林日报;2010年

4 张临山;我省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467万平方米[N];山西日报;2011年

5 记者 耿庆海;山东推进供热计量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N];中国建设报;2011年

6 王庆生;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三)[N];中华建筑报;2004年

7 唐茜;能源监测在津启动 助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8 殷新宇;中国城镇节能建筑已达7%[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9 佳贝;内外脑联动 破解共同难题[N];中国建设报;2008年

10 安丽英;城区主要街道综合整治全面展开[N];邯郸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寅辉;基于目的性的既有建筑再利用技术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张琦;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陈砚祥;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管理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洪波;我国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丰艳萍;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姜波;新建居住建筑节能管理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蔡伟光;中国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金占勇;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余晓平;建筑节能科学观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爽;基于全寿命经济的华北地区既有建筑综合改造评价[D];天津大学;2010年

2 范丽;旅游开发与既有建筑再利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3 徐艳娟;黑龙江省既有建筑领域合同能源管理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

4 赵广宇;哈尔滨市既有建筑表皮有机更新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5 余恺;可持续理念下的既有建筑改造设计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6 王玲续;北方地区高校既有教学建筑通风环境改造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7 李平;既有建筑再加荷时荷载及变形特征的试验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3年

8 徐长新;LCC理论下既有建筑的经济分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9 张楠;西安市高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10 方明露;我国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的效益分析及政策建议[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52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352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9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