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当代人文精神下的建筑装饰

发布时间:2018-11-25 10:01
【摘要】: 步入后工业社会,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反客为主的支配了社会的走向,造成人类主体性的丧失和生存的异化。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种种危机,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逐渐复苏,并影响了科学观、自然观、和社会观的转变。反映在建筑领域则是对建筑本质的探究。建筑装饰是建筑中最具人文属性的要素之一,选择它为契入点,着重探讨当代建筑装饰中的人文精神及其发展趋向,可以更深入的研究人文精神在建筑中的表现。 本文的论述以一种新的文化视角,,以建筑装饰为研究对象,纵观建筑装饰的发展历史,着重强调装饰在当代建筑领域有关人文精神的思考。从对人自身的反思、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人与技术的思考几个方面阐述了人文精神的具体形式和在其影响下建筑装饰的发展趋向。系统的总结新思想新理念下建筑装饰的设计及手法。分别探索了建筑装饰要素的设计手法、建构手段以及建筑与建筑装饰的关系处理。探索其在设计中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手法。
[Abstract]:In the post-industrial societ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minates the trend of society, resulting in the loss of human subjectivity and the alienation of survival. In the face of all kinds of crises brought about by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the humanistic spirit of emphasizing humanism gradually recovers and influenc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view of science, view of nature and view of society. Reflected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is to explore the nature of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humanistic elements in architecture. Choosing it as the entry point, focusing on the humanistic spirit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i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we can further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in architecture. In this paper, a new cultural perspectiv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emphasis on decoration in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thinking about the humanistic spiri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crete form of humanistic spirit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under its influence from the reflection of man himself, man and nature, man and culture, man and technology. The system summarizes the new ideas and ideas under th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design and techniqu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sign techniques of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elements, the means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Explore its creative ideas and expression techniques in the design.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TU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长升;郭建华;郭建军;王俭;庞洪;李国亮;李忠;;钛在建筑装饰领域的应用发展[J];中国金属通报;2011年37期

2 季阳;;试论建筑装饰室内色彩设计的探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3 ;《现代装饰·理论》征稿函[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4期

4 刘海鹏;;圆形图案装饰魅力浅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5 ;《现代装饰·理论》征稿函[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5期

6 胥加洲;;浅谈工业建筑中的色彩设计[J];现代冶金;2010年06期

7 郑博;杨杨;;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4期

8 ;《现代装饰·理论》征稿函[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6期

9 韦天然;;论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年12期

10 何兰;张旭;;锦州天后宫配殿建筑装饰研究[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福华;;人文精神在住院处工作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任向阳;;人文精神——知识经济的营养液[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3 孙冬梅;;现代医院管理要提倡人文精神[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军;朱永康;张勇志;陈柏松;;试论人文精神与图书馆[A];图书馆与人文精神——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姚昆田;;五缘文化与中华传统人文精神[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兆德;;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的一点思考[A];发展篇——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十辑[C];2004年

7 郭讲用;肖焕禹;;体育传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弘扬[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王世谊;;科学发展观与人文精神的提升[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杨亮生;;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文精神渗透[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胡高荣;王毅;;弘扬人文精神,深化写作教学改革[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重塑人文精神应顺应时代发展[N];开封日报;2005年

2 刘亚辉;科技进步呼唤人文精神[N];河南日报;2008年

3 孙秀忠;关于衡水人文精神的思考和探索[N];衡水日报;2008年

4 衡水学院 王金刚;关于培育衡水人文精神的思考[N];衡水日报;2008年

5 记者 孔颖;我市举行新时期人文精神研讨会[N];衡水日报;2008年

6 记者 李雅洁 实习生 王瑾;文艺界人士畅谈新时期衡水人文精神[N];衡水日报;2008年

7 衡水学院分院 张频;弘扬衡水人文精神 大中专院校应率先垂范[N];衡水日报;2008年

8 原淑琴;浅谈人文精神与新科技[N];咸阳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李雅洁 实习生 王瑾;弘扬人文精神 展现供电风采[N];衡水日报;2008年

10 黑龙江大学 徐玫;用人文精神引领科学教育[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娜;人文精神的消隐与回归[D];复旦大学;2010年

2 宫福清;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黄红生;论虚拟技术的人文价值[D];东北大学;2008年

4 姜娓娓;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D];清华大学;2004年

5 王玉柱;当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D];吉林大学;2012年

6 张利;宋代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D];河北大学;2008年

7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8 吴笛;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D];浙江大学;2004年

9 杨瑛;走向反思建筑设计学——建筑设计知识批判与重建[D];重庆大学;2004年

10 宋承祥;教育结构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敏;当代人文精神下的建筑装饰[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2 曹文;人文精神与教师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慧;九十年代文学中人文精神的内在理路及具体呈现[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锦玲;现代人文精神的文化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颜廷凤;人文精神与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丹婷;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装饰技艺精神[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7 邰哈斯其木格;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D];内蒙古大学;2005年

8 唐超;关于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问题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朱琳;历史教学改革中的人文精神[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10 范宜涛;论武警学员人文精神的培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55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355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2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