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缂丝装饰纺织品的开发
[Abstract]:Tapestry i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silk art, but it is not only expensive raw materials and extremely expensive hours. This experiment imitates the process of tapestry, uses the new fiber material and the TM- 80 semi-automatic sample loom to develop the decorative textile of imitation silk tapestry with practical value, which provides a train of thought for the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technique of tapestry and silk tapestry.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学院;
【基金】:山西省社会经济科学研究课题(KY[2013]029)
【分类号】:TS10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廖军,许星;论缂丝的艺术特色及其开发利用[J];丝绸;2005年11期
2 郑丽虹;;中国缂丝的源流与传承[J];丝绸;2008年02期
3 缪秋菊;;缂丝纹样题材的开发与运用[J];丝绸;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缪秋菊;夏菲菲;袁海燕;;浅析缂丝的传承与发展途径[J];高职论丛;2011年02期
2 刘迪;;清乾隆朝内府藏书画分类问题初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年04期
3 邵晨霞;;缂丝服饰品的传承与发展探析[J];丝绸;2009年10期
4 周萍;;缂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丝绸;2010年08期
5 缪秋菊;;缂丝纹样题材的开发与运用[J];丝绸;2011年10期
6 朱雪梅;崔荣荣;;中国椅披发展探析[J];丝绸;2012年11期
7 陆秋澄;王兴宇;卢朗;;苏州缂丝工艺传承与发展现状研究[J];设计;2013年08期
8 范炜焱;;初探寻找苏作生产力的路径[J];设计;2014年04期
9 孔卫霞;邱冬茜;;浅析缂丝艺术[J];知识经济;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迪;清乾隆朝内府书画收藏[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雪莉;宋代服饰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李斌;中国长三角地区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建亮;论苏州缂丝的艺术特色[D];苏州大学;2007年
2 崔文博;宋代绘画对传统缂丝工艺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于长兴;;服饰图案浅说[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严勇;中国古代的缂丝艺术[J];收藏家;2005年07期
3 廖军,许星;论缂丝的艺术特色及其开发利用[J];丝绸;2005年11期
4 缪秋菊;;缂丝戗色技法的探讨[J];丝绸;2007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倩;许建华;;陵县龙头企业抱团“抢滩”纱线展[J];纺织服装周刊;2010年07期
2 吴庆茂;新型纤维PBT织物的染整初探[J];印染;1989年06期
3 宋心远;新型纤维及其染色(3)[J];染整技术;2002年01期
4 ;新型纤维类检测仪器[J];上海纺织科技;2006年05期
5 Edward Maslowski;郑波;;日本的新型纤维和纺织品[J];国外纺织技术;1988年06期
6 吴美玲,胡学梅,张曙光;新型纤维纺纱工艺的探讨[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刘丽英;;新型纤维介绍[J];纺织服装周刊;2007年39期
8 ;台湾开发的新型纤维[J];纺织信息周刊;2003年15期
9 ;两种新型纤维简介[J];纺织器材;2009年06期
10 李岳;严瑛;;化纤仿真面料的新发展[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家军;赖红敏;;绿色环保新型纤维的开发利用[A];2010年全国现代纺纱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白琳玮;;运用紧密纺技术开发生产新型纤维纱线[A];第十五届全国新型纺纱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吴爱儿;张荣庆;郭占宝;;新型纤维的性能与应用[A];2005现代服装纺织高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孙传芳;刘伟;刘勇军;;提高新型纤维妙线拾接质量的生产体会[A];2008年第三届全国用好自动络筒机扩大无结纱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锡军;王力民;李金强;路恩刚;高鲁青;;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A];山东纺织工程学会十一届第三次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4年
6 洪仲秋;;六种新型纤维的性能和纺织生产要点[A];金f杯第一届全国棉纺织行业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晏顺枝;;天竹/天丝/棉70/20/10 9.7tex纱的生产实践[A];无锡明珠杯2006全国提高纱线质量暨纺纱器材创新产品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晏顺枝;;云竹/天丝/棉70/20/10 9.7tex纱的生产实践[A];“云竹杯”首届中国竹纤维产业发展峰会论文集[C];2007年
9 曾庆利;姚善心;赵霞;李岩;;新型竹纤维织物生产实践[A];“云竹杯”首届中国竹纤维产业发展峰会论文集[C];2007年
10 ;2008年度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品开发贡献奖获奖单位名单[A];2009S/S中国纺织产品开发报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帕兰朵高级服饰有限公司 方国平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会 刘凤荣;用标准张扬新型纤维的个性[N];中国服饰报;2011年
2 黄海;鉴别新型纤维将有标准可依[N];中国纺织报;2008年
3 刘丽华 兰馨;新型纤维面世 首届针博会引领企业开拓新市场[N];中国贸易报;2007年
4 许海坡;别让新型纤维叫好不叫座[N];中国纺织报;2007年
5 谭捷;针织服装“爱”上新型纤维[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6 山东莘县飞泰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李建华邋刘振行;FA494粗纱机纺高档新型纤维表现出色[N];中国纺织报;2008年
7 上海站 张辉 邓凤云;Polynosic纤维促成纤维产业战略联盟[N];中国服饰报;2006年
8 记者 李茗芳;双展联动传递纺织业信心指数[N];中国纺织报;2008年
9 山东德棉集团恒丰纺织有限公司 孙传芳 刘勇军;确保新型纤维纱线捻结质量 捻结器和捻结腔选配是关键[N];中国纺织报;2006年
10 毛吉元 王金林;湖南一新型纤维开发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服饰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姚金波;羊毛角蛋白质溶液制备与应用[D];天津工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亚君;新型纺织纤维纱线无PVA上浆工艺探讨[D];东华大学;2006年
2 张毅;手工文化的传承[D];天津美术学院;2006年
3 郑慧;新型纤维服用性能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4 叶卉;珍珠纤维鉴别方法的研究及检验标准的建立[D];东华大学;2007年
5 胡艳丽;二十一世纪新型纺织纤维及其应用实践[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6 兰奕;家居服创新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7 袁常敏;PTT针织物染整工艺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8 蔡丽丽;竹纤维生物脱胶探索[D];中原工学院;2011年
9 李明杰;自动络筒捻结方式对纱线捻结质量的影响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10 荆妙蕾;再生蛋白纤维/棉混纺纱多元交织物的产品开发[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58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458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