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艺术设计的多维实践探研

发布时间:2019-05-22 19:22
【摘要】: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经济、信息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且日新月异的变革浪潮中,当代艺术设计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它的发展趋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逐渐进入到了多元化的发展时期。艺术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方向,而是和其他学科领域进行跨界合作,进行融合贯通的设计,具有开创性和导向性。纵观艺术设计领域学科分支,无论是在室内装潢设计、园林设计、陈列设计等空间设计领域,以及在工业造型,服装设计等艺术创作领域。乃至我们最熟悉也最经常听说的版式设计、海报设计、招贴设计、插画设计等等的平面设计领域。它们基本都被推向了去探研新的可能性和多维化发展的道路上。“艺术设计的多维化”还处于一个相对新颖的概念,它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本文想着重探讨艺术设计的多维化表现形式以及发展趋势。本文将采用案例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表述。本文中也会就笔者在法国北加莱美院进行的交流学习所得,进行解析类比艺术设计的进展变化。同时结合艺术心理学领域知识,解析这种发展的必然性。并且对这种多维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归纳和总结,为此课题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我相信在体系的完善下,会促进平面设计的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先对“艺术设计的多维化”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其次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多维化的艺术设计的核心要素——设计元素多维化的表现方式,同时对其进行大体的归类。本文最后分析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新兴媒介的革新和艺术设计趋向人性化、综合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着重阐明现代设计应以受众情感诉求和交互式设计体验为主。本论文以艺术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为根基,并以艺术设计和其他学科交互融合着手,剖析多样传达方式与艺术设计结合的方法规律和可能性。整篇论文还涉及到了一些科技,新媒体的发展问题,不单单从理论,技术上探析,还从部分受众心理上解析它们与设计、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此促进艺术设计与其他学科跨界合作的更好的融合,且艺术设计的表现语言被丰富,最重要的是使设计、媒介、科技与人更完整的结合。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5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鑫,卫琪;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多维化探索[J];洛阳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谢卉;;空间展示形象多维化识别模式分类研究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3 谢卉;;平面非平面——论平面视觉要素的多维化表述在展示空间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年10期

4 秦岁明;王荣;郭霖蓉;;现代户外广告设计中创意的多维化途径[J];包装工程;2010年14期

5 韦泽翰;;图案教学改革初探[J];大众文艺;2010年23期

6 郭大陆;;平面设计元素视觉表现的多维化[J];中国包装工业;2013年20期

7 徐成钢;黄之芯;;从展示空间角度论平面艺术设计元素的多维化[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19期

8 叶枫;;大学英语课堂多维化立体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新西部(理论版);2014年02期

9 刘恬;;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面面观[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年01期

10 刘卓,沈培森;论竞技运动科学研究的多维化走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韩华;;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多维化研究[A];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智;让网络空间多维化[N];人民邮电;2013年

2 ;多维化网络空间的安全保护[N];网络世界;2013年

3 阿军;下一代防火墙,让网络空间多维化[N];电脑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璐;动漫元素在动态广告中的多维化视觉表现与创新应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2 毕丽君;辅助图形的多维化创意策略[D];南昌大学;2015年

3 张箭竹;艺术设计的多维实践探研[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4 张晓彤;品牌形象提升的多维化策略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5 王琪;视觉文化形式多元化、多维化表现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6 翟文思;多维化平面设计中的设计价值[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7 魏程程;陶塑空间多维化语境的探索[D];青岛大学;2013年

8 苏浩旭;平面设计元素[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83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483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1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