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彩色陶粒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19:01

  本文关键词:彩色陶粒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陶粒作为一种人造轻骨料,以其轻质、高强、保温隔热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化工、石油、废水处理、建筑材料等行业。彩色陶粒作为陶粒的一个特殊品种,因其色彩艳丽、外观精美而更广泛地应用于园林、花盆表土装饰、道路铺设等领域。随着人民物质水平的提高,对美化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色彩鲜亮的彩色陶粒也将为人民未来的美好生活锦上添花。本论文主要研究一次性成型的彩色陶粒的制备过程,分析其应用性能。在研究过程中,为充分利用固体废弃物,根据陶粒对原料成分的具体要求,特意选用了金尾矿作为主要原料烧制彩色陶粒。因此该论文的研究不仅扩大了陶粒的实用范围而且也为固体废弃物金尾矿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彩色陶粒制备所需的原料进行性能测试,分析了金尾矿和黄河淤沙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热性能、颗粒粒度,并对金尾矿、黄河淤沙制备彩色陶粒的制备工艺流程进行了描述。2.进行烧制彩色陶粒试烧试验研究,在原料中分别添加显色元素氧化物Co2O3、Cr2O3、Cr2O3-SnO2、Fe2O3、Cr2O3-Co2O3、MnO2进行试烧制备。通过试烧实验初步确定原料组成及温度制度对陶粒呈色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o2O3可以得到蓝色陶粒;添加Cr2O3可以得到绿色和红褐色陶;添加Cr2O3、SnO2可以得到绿灰色和暗紫色陶粒;添加Fe2O3可以得到红褐色陶粒;混合添加Cr2O3、Co2O3可以得到孔雀绿色陶粒;添加MnO2可以得到棕褐色陶粒。焙烧温度对颜色无较大影响。3.重点研究添加Co2O3、Cr2O3、Cr2O3-SnO2三种彩色陶粒的最佳原料配比以及烧成方案。分别设计两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以金尾矿、黄河淤沙、Al2O3为基础配料,天蓝色陶粒的最佳配比为:Co2O3:MgO:ZnO为3:8:6,最佳烧成方案为添加煤粉量为2%,最佳烧成制度为预烧温度500℃,预烧15分钟,焙烧温度1270℃,焙烧时间25分钟,按此方案烧制陶粒,其堆积密度为704kg·m-3,筒压强度为17.8MPa,吸水率为7.5%,表观密度为1421kg·m-3;(2)以金尾矿、黄河淤沙、Al2O3为基础配料,铬绿色陶粒的最佳配比为:Cr2O3:MgO:ZnO为5:8:0,最佳烧成方案为添加煤粉量为2%,最佳烧成制度为预烧温度500℃,预烧15分钟,焙烧温度1150℃,焙烧时间25分钟。按此方案烧制陶粒,其堆积密度为714kg·m-3,筒压强度为13.4MPa,吸水率4.5%,表观密度为1451kg·m-3;(3)以金尾矿、黄河淤沙、Al2O3为基础配料,暗紫红色陶粒的最佳配比为:Cr2O3:SnO2:CaCO3:H3BO3为1:15:12:3,最佳烧成方案为添加煤粉量为2%,最佳烧成制度为预烧温度500℃,预烧15分钟,焙烧温度1140℃,焙烧时间20分钟。按此方案烧制陶粒,堆积密度为934kg·m-3,筒压强度为14.6MPa,吸水率8.5%,表观密度为1954kg·m-3。
【关键词】:彩色陶粒 焙烧 金尾矿 制备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70.1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陶粒概述11-12
  • 1.2 陶粒研究现状12-16
  • 1.2.1 国外陶粒发展状况12-13
  • 1.2.2 国内陶粒发展状况13-16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16-19
  • 第二章 烧制彩色陶粒的原料及方法探究19-35
  • 2.1 制备彩色陶粒的原料要求19-22
  • 2.1.1 制备彩色陶粒的基础原料要求19-21
  • 2.1.2 显色元素的选择及呈色助剂的选择21-22
  • 2.2 原料的理化特性研究22-25
  • 2.2.1 金尾矿22-24
  • 2.2.2 黄河淤沙24-25
  • 2.2.3 煤粉25
  • 2.3 试验过程所用其他原料及设备25-26
  • 2.4 彩色陶粒的制备试验流程及测试26-27
  • 2.5 彩色陶粒的试烧制备及焙烧温度的影响27-33
  • 2.5.1 彩色陶粒的试烧制备27-32
  • 2.5.2 焙烧温度对陶粒颜色的影响探究32-33
  • 2.6 本章小结33-35
  • 第三章 添加钴元素的彩色陶粒研究35-53
  • 3.1 钴元素呈色影响因子正交实验35-39
  • 3.1.1 实验设计35-36
  • 3.1.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36-39
  • 3.1.2.1 宏观分析37-38
  • 3.1.2.2 微观分析38-39
  • 3.2 钴元素烧成制度正交实验39-52
  • 3.2.1 实验设计39-41
  • 3.2.2 钴元素的陶粒烧成制度正交实验结果分析41-52
  • 3.3 本章小结52-53
  • 第四章 添加铬元素的彩色陶粒研究53-69
  • 4.1 铬元素呈色影响因子正交实验53-58
  • 4.1.1 实验设计53-54
  • 4.1.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54-58
  • 4.1.2.1 宏观分析55
  • 4.1.2.2 微观分析55-58
  • 4.2 铬元素烧成制度正交实验58-68
  • 4.2.1 实验设计58-59
  • 4.2.2 添加铬元素的陶粒烧成制度正交实验结果分析59-68
  • 4.3 本章小结68-69
  • 第五章 添加铬/锡元素的彩色陶粒研究69-85
  • 5.1 铬/锡元素呈色影响因子正交实验设计69-73
  • 5.1.1 实验设计69-70
  • 5.1.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70-73
  • 5.1.2.1 宏观分析71
  • 5.1.2.2 微观分析71-73
  • 5.2 铬/锡元素烧成制度正交实验设计73-83
  • 5.2.1 实验设计73-74
  • 5.2.2 添加铬/锡元素的陶粒烧成制度正交实验结果分析74-83
  • 5.3 本章小结83-85
  • 第六章 结论85-87
  • 参考文献87-91
  • 致谢91-92
  • 附录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锦忠,胡锡恩;高强陶粒生产技术方略[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0年06期

2 高浩中;;煤矸石陶粒膨胀气体的研究[J];硅酸盐通报;1985年06期

3 杨时元;杨芳洁;;陶粒原料浅析(一)[J];砖瓦世界;2010年07期

4 杨时元;对陶粒矿产一般工业要求及地质工作的探讨[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0年01期

5 王乐乐;杨鼎宜;刘亚东;朱静;;轻质污泥陶粒研制及其膨胀机理的探讨[J];混凝土;2013年04期

6 徐翠云;;江苏陶粒原料的开发利用[J];非金属矿;1992年01期

7 黄川;王飞;谭文发;李晓帆;;电解锰渣烧制陶粒的试验研究[J];非金属矿;2013年05期

8 陈佳;陈铁军;张一敏;;烧结制度对钒尾矿陶粒性能及结构的影响[J];金属矿山;2014年07期

9 杨正宏;杨建辉;宋文娟;;采用石墨防止陶粒在回转窑中结窑的探讨[J];砖瓦;2011年09期

10 陈彦文;丁向群;胡英泽;;硼泥陶粒制备工艺的优化实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俊哲;贺智敏;巴明芳;;基于固体废弃物的高性能陶粒膨胀机理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陈烈芳;宋淑敏;;黏土类陶粒生产技术及发展综述[A];轻骨料工业发展及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马芸仙;;用沸腾炉排渣生产超轻陶粒[A];“第九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科颖;王小超;刘蓉;李寿德;;利用水泥企业闲置设施生产陶粒可行[A];轻骨料工业发展及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郭玉顺;王征;丁建彤;;粉煤灰烧胀陶粒的化学成分、膨胀气体与性能关系的研究[A];新型建筑材料技术与发展——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新型建筑材料论文集[C];2003年

6 范锦忠;;陶粒回转窑内结块、结圈的原因和防止措施[A];“第八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仇心金;;利用粉煤灰、污泥、淤泥生产超轻和高强陶粒的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叶春炉;;黏土矿物对陶粒膨胀过程的影响[A];轻骨料工业发展及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根元;;陶粒回转窑的开窑和停窑[A];“第九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范锦忠;;利用污泥生产节能型人造轻骨料—陶粒[A];2004“第七届全国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绍群 杨时元 许江卫 罗新录;淤泥制陶粒前景广阔[N];中国建材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岩;彩色陶粒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6年

2 徐晶;离子型稀土尾矿基陶粒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3 闫春梅;锰尾矿烧结陶粒制备工艺研究及性能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杨稔;煤泥、粉煤灰、煤矸石制备陶粒及应用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5 息雪立;利用铁矿山废弃物制备陶粒的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2年

6 高仙;粘土基陶粒的研制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7 程伟;高强复合陶粒的制备及轻骨料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蒋丽;粉煤灰烧结陶粒制备及其强化废水中磷酸盐去除的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张雪华;非金属矿复合陶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

10 胥广震;铬渣污染场地土壤烧结制取陶粒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彩色陶粒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56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7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