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透光照明在建筑光文化表现中的应用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15:06
本文关键词:内透光照明在建筑光文化表现中的应用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得以丰富,建筑照明设计从原来的纯粹满足简单的功能需求转变到开始关注光环境的质量。现代建筑照明设计已经从之前的“让城市亮起来”,发展到了“让城市美起来”的阶段。创造与建筑使用功能、外形特征、文化内涵相匹配的“建筑光文化”必定会成为将来照明设计的发展方向。人们对建筑的光文化表现总的要求就是科学合理,技术先进,文化性及艺术性强,也就是把照明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或把功能照明与装饰景观照明有机地结合于一体,在认真分析被照建筑物的特征和形象内涵的基础上,用光和影的设计重新塑造建筑物的夜景观新形象,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建筑物夜景照明效果。内透光照明恰恰是与建筑联系最紧密、最自然的一种照明方式,它是对原始和自然生活方式的回归,是对自然光源的深刻模仿。光线通过窗户而影响到建筑的外部空间,最终会出现这样一幅景象:漆黑的夜空下,一栋死气沉沉的建筑伴随着窗户发出的光亮而变的生机勃勃。运用内透光照明表现建筑光文化首先需要了解内透光照明的优点,内透光照明的审美特性。常用的内透光照明方法有随机内透光照明法、建筑化内透光照明法和演示性内透光照明法。无论使用何种内透光照明方法来表现建筑的光文化我们都要遵循内透光照明的应用原则即:符合建筑的性格与内在特征;不影响建筑内部的使用功能;与建筑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统筹兼顾,日夜结合;与其他照明方式的灵活搭配。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要做好建筑透光部位的构图与组织、室内灯光的设计与灯具的安装、窗帘设计与开闭控制。运用内透光照明表现建筑光文化是将人作为审美主体“再造”的审美对象,达到了真善美的统一。
【关键词】:内透光 建筑 光文化 照明设计 照明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113.6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8
- 1.1 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10
-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10-13
- 1.2.1 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10-11
- 1.2.2 绿色照明理念的发展11-12
- 1.2.3 建筑外立面形式的发展和透光材料的大量运用12-13
-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13-14
- 1.3.1 现实意义13
- 1.3.2 理论意义13-14
- 1.4 课题的研究现状14-15
- 1.4.1 内透光照明的研究现状及分析14
- 1.4.2 建筑光文化表现研究现状及分析14-15
-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5-16
- 1.5.1 研究的内容15-16
- 1.5.2 研究的方法16
- 1.6 研究的创新点16
- 1.7 本章小结16-18
- 2 建筑、光、文化三者的关系18-31
- 2.1 光与文化的关系18-24
- 2.1.1 光(照明)的概念18-20
- 2.1.2 文化的界定20-21
- 2.1.3 光文化21
- 2.1.4 光文化的特性21-24
- 2.2 建筑与文化的关系24-26
- 2.2.1 建筑的本质24
- 2.2.2 建筑的文化涵义24-26
- 2.3 光与建筑26-30
- 2.3.1 自然光与建筑的关系26-28
- 2.3.2 人工照明与建筑的关系28-30
- 2.4 建筑光文化表现30
- 2.5 本章小结30-31
- 3 建筑光文化表现31-44
- 3.1 光文化的构成要素与表现要素31-37
- 3.1.1 光文化的构成要素31-33
- 3.1.2 光文化的表现要素33-37
- 3.2 常用的建筑夜景照明方式37-41
- 3.2.1 整体投光照明37-38
- 3.2.2 局部投光照明38-39
- 3.2.3 轮廓照明(线性照明)39
- 3.2.4 内透光照明39-40
- 3.2.5 灯光表演(源于舞台灯光的室外照明)40-41
- 3.3 关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41-43
- 3.4 本章小结43-44
- 4 内透光照明在建筑光文化表现中的应用44-59
- 4.1 内透光照明的原理44-47
- 4.1.1 内透光照明的本质44-45
- 4.1.2 内透光照明的物理原理45
- 4.1.3 内透光照明的文化内涵45-46
- 4.1.4 内透光照明与建筑的关系46
- 4.1.5 内透光照明在建筑光文化表现中的独特之处46-47
- 4.2 内透光照明的优点47-49
- 4.2.1 保证了建筑外观的整体性47
- 4.2.2 最大限度的控制眩光47-48
- 4.2.3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城市环境和城区天空的光污染48
- 4.2.4 内透光照明能营造更多的景观变化48-49
- 4.2.5 维护更加方便49
- 4.3 内透光照明的审美特性49-50
- 4.3.1 人作为审美主体“再造”的审美对象49-50
- 4.3.2 人的活动成为审美对象50
- 4.3.3 真善美的统一50
- 4.4 内透光照明方式的分类50-53
- 4.4.1 随机内透光照明50-51
- 4.4.2 建筑化内透光照明法51-52
- 4.4.3 装饰性内透光照明法52
- 4.4.4 内透光照明与其他照明方式的结合52-53
- 4.5 内透光照明在建筑光文化表现中的应用原则53-55
- 4.5.1 符合建筑的性格与内在特征53-54
- 4.5.2 不能影响建筑内部的使用功能54
- 4.5.3 与建筑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54
- 4.5.4 统筹兼顾,,日夜结合54
- 4.5.5 与其他照明方式灵活的搭配54-55
- 4.6 内透光照明方式的具体实现方法55-58
- 4.6.1 建筑透光部位的构图与组织55
- 4.6.2 室内灯光的设计与灯具的安装55-56
- 4.6.3 透光部位的光线分割56-57
- 4.6.4 新、老建筑各自的内透光实现方法57-58
- 4.7 本章小结58-59
- 5 运用内透光照明表现建筑光文化的案例分析—毕业设计59-78
- 5.1 项目介绍59-60
- 5.2 基地分析60-62
- 5.2.1 基地位置60-61
- 5.2.2 光环境分析61
- 5.2.3 亮度相对等级61-62
- 5.3 设计构思62-64
- 5.3.1 JW万豪酒店的企业文化和消费人群62-63
- 5.3.2 建筑的特点63
- 5.3.3 坚持绿色照明理念63-64
- 5.3.4 照明设计的思想64
- 5.4 照明策略64-65
- 5.5 设计要点65-77
- 5.5.1 大堂内透光照明65-68
- 5.5.2 酒店主体随机内透光照明68-69
- 5.5.3 落客区照明69-72
- 5.5.4 南北立面泛光照明72-74
- 5.5.5 地埋灯渐变洗亮裙房立面74-76
- 5.5.6 演示性灯光76
- 5.5.7 分时段照明76-77
- 5.6 本章小结77-78
- 6 结语78-79
- 参考文献79-82
- 致谢82-8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世福;论城市照明的“光文化”发展方向[J];照明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内透光照明在建筑光文化表现中的应用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57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