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传统编织技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13:31
【摘要】:本文以新疆卫拉特蒙古族传统编织技艺为主要研究对象,内容涉及综版织造、综杆织造、手指斜编这三种编织技艺。通过对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这两个地区的相关乡镇的实地考察,获得关于蒙古族传统编织技艺的第一手文图资料,并通过与当地蒙古族编织技艺传承人的交流学习,从编织技艺的角度来分析新疆蒙古族编织技艺在中国古代编织技术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与价值,将编织技艺由口传心授的方式转化为文字形式的记录。本文内容分为三大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为综版织造技艺研究,第二部分为综杆织造技艺研究,第三部分为手指斜编技艺研究。综版织机是利用综版的前后旋转来控制经线的沉浮,从而进行织造的一种方法。在织造的过程中,综版相当于织机中的综片,起到牵引经线的作用,通过增加综版的数量即可增加织带的宽度。新疆蒙古族所使用的综杆织机,是我国最原始的织机类型之一,通过分经棍所产生的自然梭口与手提线综所产生的线综梭口的沉浮,即可织出平纹与平纹地提花织物。新疆蒙古族所使用的手指编织技艺主要分为斜编斜纹组织与斜编双层组织,斜编斜纹组织即通过左右经组经线位置的互换来进行编织;斜编双层组织是通过两组经线的相互交叉以及表经与里经的上下层互换来形成纹样。新疆土尔扈特与和硕特蒙古族人民至今仍使用这种三种编织技艺来织造生活中所需的纺织品。最后得出结论:新疆卫拉特蒙古族目前仍在使用的综版织造、综杆织造、手指斜编技艺应是产生于中国商周时期的古代编织技艺。就新疆蒙古族传统织带而言,织带的图案、规格与其使用方式有着密切的关联,装饰的需求性从而又决定了织机的规格与织造的方式。新疆土尔扈特与和硕特蒙古族至今仍使用这三种编织技艺来制作生活中所需的纺织品,并且织带主要装饰于蒙古族女性传统袍服及其他日用品上。
【图文】:

蒙古,服饰,图片,来源


土尔扈特部女性传统服饰(图片来源《蒙古的人和神》)

狐皮,锦缎,和静县,蒙古


-1锦缎面狐皮里蒙古女袍(图片来源:实物源于和静县东归博物馆馆藏,笔者拍摄)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52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克尔·赛塔尔;李强;;中国原始腰机起源和研究的考辨[J];丝绸;2015年09期

2 王松;王凡;;新疆蒙古族比西米特服饰中的伊斯兰艺术因素[J];装饰;2015年06期

3 吴元丰;;清代和布克赛尔土尔扈特满文档案及其研究价值[J];西部蒙古论坛;2013年02期

4 刘辉;赵丰;;汉晋双层斜编织物的编织工艺研究[J];丝绸;2011年09期

5 聂学艳;阎顺;;新疆自然地名特征[J];干旱区地理;2010年02期

6 胡化凯;吉晓华;;道教宇宙演化观与大爆炸宇宙论之比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嘉益·切排;藏传佛教各教派称谓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S1期

8 鸟丸知子;;我去西藏寻找古老的织机[J];文物天地;2003年10期

9 沈莲玉,高汉玉,周启澄;中国古代织花技艺与织机发展的研究[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10 马大正;清代西迁新疆之察哈尔蒙古的史料与历史[J];民族研究;199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颖;山普拉墓地出土毛织服饰和织物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鸟丸知子;织物平纹地经浮显花技术的发生、发展和流传[D];东华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影;新疆出土斜编毛织物研究[D];东华大学;2017年

2 陈琛;黎锦织造工艺技术的初步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3 高琳;藏传佛教在新疆的兴起和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9年

4 孜娜提古丽;哈萨克族女性传统服饰色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88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588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0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