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器审美形式与风格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876.8;J314.9
【图文】:
着在任何背景上、适合多角度观赏的、完全立体的玉雕作品。活环 是指在玉料上,雕出连接互套的可活动玉环分为不同的材质的 “镶”和“嵌”两种, “镶”进去的材质多高出载体本身,而“进去的材质则与载体平齐,融为一体。汉以前的玉器多为平面,即在扁平玉片上雕刻浅浮雕;而到了汉代,雕琢手高浮雕和透雕、圆雕作品明显比前代增多,层次更加丰富,不乏精雕细琢,阴线刻最为普遍,常见于平雕和圆雕中,多用于器物的纹饰或人物、动物透雕多见于平雕玉器,以表现主体造型的轮廓;而高浮雕多见于玉剑饰,圆以人物、动物的造型为主。陕西出土不同时期的龙形玉佩(见图 2-1),所左向右分别为西周、春秋、战国、西汉。西周战国龙形玉佩为平刻,而西汉为多见,几种雕刻技法经常搭配使用,一件玉器上往往使用几种不同的雕刻
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复杂多变堪为精品。图 2-8 中的桶状卮身上大下小,壁薄均匀,运用掏逐步冲磨至 0.3cm 厚,卮身高浮雕,透雕螭虎凤鸟衔环、熊形把手和螭技术用在凤鸟的嘴、腿、多处造型间隙,凤嘴中的环为掏空做活并雕琢个部分都需配合衔接组合使用的繁琐步骤,这种高难度的治玉技术是汉体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法;;形式美法则的内在根据[J];四川戏剧;2015年08期
2 关晓武;;《天工开物》所附《琢玉图》考[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4年04期
3 徐杰舜;;玉教伦理与华夏文明——访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教授[J];民族论坛;2014年11期
4 张法;;玉:作为中国之美的起源、内容、特色[J];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03期
5 刘云辉;刘思哲;王保平;;汉杜陵陵区新出土的玉杯和玉舞人[J];文物;2012年12期
6 袁胜文;;汉代诸侯王墓用玉制度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罗涵;李琳娜;丘志力;李银德;陈灿强;龚盛玮;崔亚平;麦志强;;西汉早期出土金缕和丝缕玉衣部分玉料材质及其加工工艺特征管窥[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年02期
8 陈斯文;刘云辉;;略论汉墓出土玉璧及其蕴含的丧葬观念[J];文博;2012年02期
9 石荣传;;两汉椮式玉佩分期研究[J];四川文物;2009年04期
10 刘云辉;;西汉圆雕玉仙人乘天马[J];文博;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晶晶;长江中下游史前玉器的审美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孙武军;北朝隋唐入华粟特人墓葬图像的文化与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李婵;上古三代秦汉玉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朱怡芳;中国玉石文化传统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孔富安;中国古代制玉技术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6 许大海;汉代艺术设计思想要义[D];苏州大学;2005年
7 石荣传;三代至两汉玉器分期及用玉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何宏波;先秦玉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丹;汉代马雕塑的造型艺术探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2年
2 师峻岭;汉代五王陵出土玉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李云霞;玉与先秦秦汉时期的礼俗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晓华;中国古代尚玉习俗初探[D];湘潭大学;2007年
5 佘一兵;试论我国古代的丧葬玉[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李公伟;论平面设计中的图形张力[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17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71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