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战国时期中山国文字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8 02:17
【摘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战国时期中山国的两座大型墓葬遗址,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三汲乡附近被深入发掘并得到较好的保护。在出土文物中,“中山三器”以及其它一系列载有铭文的器物展示于众,让后人从一个个承载历史厚重感的文字中,体悟仅仅属于那个时代的审美景观。但在之后四十多年的中山国研究中,对其国家政治、文化背景、军事战略等的研究不计其数,却鲜有学者深入探究出土文物中的铭文。并且就文字研究方面,仅停留在艺术欣赏的基础层面,少有艺术批评视角下的科学分析。以此为背景,本文从战国中山国的文字概述、青铜器铭文艺术风格、文字审美意蕴、中山国文字的学术价值及影响等四个方面进行较为详尽的剖析。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我们不仅能从史学背景、青铜铭文、工艺风格等方面进行研究,文化视野、美学视野、书法艺术视野下的文字批评,更能彰显中山国文字层出不穷的多样性的魅力。与此同时,一国文字的演变过程中,必定有其涵化现象和社会历史变革性的运动规律,有鉴于此,中山国文字的学术价值在于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现象进行考察。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K877.3;J292.1
【图文】:

战国时期中山国文字艺术研究


舒查壶:

曾侯乙墓,中山王墓,铭文,风格


图 2.8 守丘刻石王墓和曾侯乙墓出土的铭文进行比较中将上文描述的三种文字风格划分为出,这三种字体共存与同一个时期,。而且在时代和文明的发展中,互相文明的发展。[1]对此,有学者持不同的明君的分类方法未免过于草率。在雅感受都各不相同,因此李明君对于俗丰富才更为严谨。[2]例如曾侯乙墓编钟饰风格,但不可以简单定义为“雅”的;另一方面,贵族的审美也未必就是用于彰显其身份地位,而非出于雅器物的风格变得俗气,不够雅致。而的风格,也难以“雅”字来形容。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洋;;族群互动与文化涵化[J];美与时代(下旬);2013年08期

2 林成策;高艳峰;;试论人口迁移流动对文化变迁的影响[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 吴晓懿;;战国书法艺术探研[J];书画世界;2013年01期

4 丁秀菊;;20世纪战国文字研究的反思[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罗坚;青铜铭文的审美意蕴[J];福建艺术;1999年04期

6 刘来成;战国时期中山王■兆域图铜版释析[J];文物春秋;1992年S1期

7 黄锡全;;楚系文字略论[J];华夏考古;1990年03期

8 路洪昌;战国时期中山国的交通[J];河北学刊;1986年05期

9 夏渌;;战国中山二王名考——释古酿、好、W痰让募坝泄毓艗h文字[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10 顾颉刚;顾洪*;;战国中山国史札记[J];学术研究;198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闵胜俊;战国中山国青铜器铭文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晓卉;“中山三器”书法艺术研究[D];聊城大学;2018年

2 冯晓晓;战国中山国青铜器铭文书写创作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年

3 闫函;战国中山王三器铭文书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贾莉;鲜虞中山国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5 初付兵;从东周中山文字与楚系鸟虫书的比较看南北文字的交融性[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6 伍立峰;战国中山国工艺美术的风格[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18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718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d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