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传统门窗艺术在当代民族建筑中的传承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维吾尔族传统门窗艺术在当代民族建筑中的传承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维吾尔族门窗装饰艺术即是维吾尔族传统民族建筑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一部分。维吾尔族传统建筑门窗装饰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的被遗忘和被现代化文化所同化了。维吾尔族传统门窗装饰艺术独具艺术魅力,如何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本论文就是通过其维吾尔族传统门窗装饰艺术特征的分析,然后通过对其装饰元素在当代民族建筑中的传承与应用,使得维吾尔族传统门窗装饰艺术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也进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做出努力。本文主要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对维吾尔族传统门窗装饰在当代民族建筑中的传承应用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孕育维吾尔族传统建筑门窗装饰艺术形成的基本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第二部分主要是对维吾尔族传统建筑门窗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也是为第三部分做好基础准备,第三部分是对维吾尔族传统门窗装饰艺术在当代民族建筑中传承与应用进行重点额度分析和研究,而这一部分内容也是整个论文的研究重点,第四部分就是对国内外传统门窗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中传承应用可资借鉴的经验进行分析比较,最后一部分就是给出创新当代民族建筑门窗传统元素的应用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维吾尔族 门窗装饰艺术 当代民族建筑 传承与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53;TU22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3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7-8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8-9
- 1.2.1 研究目的8
- 1.2.2 研究理论意义8-9
- 1.2.3 研究现实意义9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1.3.1 国内研究现状9-10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11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11
- 1.4.2 本文的创新点11
- 1.5 研究方法11-13
- 2 孕育维吾尔族传统建筑门窗装饰艺术形成的基本因素13-22
- 2.1 地理气候环境13-16
- 2.1.1 地理气候因素13-15
- 2.1.2 区域环境与传统民居建筑文化15-16
- 2.2 维吾尔族历史文化的形成与社会变迁16-18
- 2.3 新疆独特的多元历史文化交融环境18-22
- 2.3.1 北方草原游牧文化18-19
- 2.3.2 中原汉文化19-20
- 2.3.3 东西方艺术文化20-22
- 3 维吾尔族传统建筑门窗艺术特征22-35
- 3.1 区域民居建筑门窗艺术特征22-29
- 3.1.1 南疆民居建筑门窗艺术特征22-26
- 3.1.2 北疆民居建筑门窗艺术特征26-28
- 3.1.3 东疆民居建筑门窗艺术特征28-29
- 3.2 宗教建筑门窗艺术特征29-32
- 3.3 陵墓建筑门窗艺术特征32-35
- 4 维吾尔族传统建筑门窗审美的族群性特征35-40
- 4.1 色彩审美的独特性35-36
- 4.2 材料应用的地域性36-38
- 4.3 生活习俗的共通性38-40
- 5 维吾尔族传统门窗艺术在当代民族建筑中的应用分析40-70
- 5.1 门窗形制的应用分析40-48
- 5.1.1 门的形制特征及应用分析40-43
- 5.1.2 窗的形制特征及应用分析43-48
- 5.2 装饰元素的应用分析48-56
- 5.2.1 门档特征及应用分析49-50
- 5.2.2 门簪特征及应用分析50-51
- 5.2.3 门钉特征分析51-52
- 5.2.4 门钹特征及应用分析52-53
- 5.2.5 角叶特征及应用分析53-56
- 5.3 装饰手法的应用分析56-63
- 5.3.1 木雕特征及应用分析56-59
- 5.3.2 彩绘特征及应用分析59-60
- 5.3.3 拼花砖特征及应用分析60-62
- 5.3.4 石膏花饰特征及应用分析62-63
- 5.4 装饰图案纹样的应用分析63-66
- 5.5 传统色彩的表达66-70
- 6 问题的存在及可借鉴经验70-78
- 6.1 维吾尔族传统门窗艺术在当代民族建筑中应用问题的存在70
- 6.2 国内外传统门窗装饰艺术在当代建筑中创新应用70-77
- 6.2.1 土耳其传统建筑门窗的创新应用71-74
- 6.2.2 云南大理白族传统门窗创新应用74-77
- 6.3 国内外传统门窗创新应用借鉴的经验和方法77-78
- 7 当代民族建筑门窗传统装饰艺术的传承与创新78-82
- 7.1 思路78-79
- 7.1.1 符合当代民族建筑空间设计的市场需求78
- 7.1.2.维吾尔民族视觉审美价值78
- 7.1.3.维吾尔民族宗教文化的情感寄托78-79
- 7.2 建议79-82
- 7.2.1 传统材料与新材料的结合79-80
- 7.2.2 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80-82
- 结语82-83
- 参考文献83-86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86-87
- 致谢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世仁;;近代民族建筑[J];古建园林技术;1987年01期
2 吴正光;;贵州民族建筑的文化内涵[J];古建园林技术;1993年02期
3 吴正光;娄青;简家奎;;贵州民族建筑的文化内涵[J];古建园林技术;1993年02期
4 吴正光;娄青;简家奎;;贵州民族建筑的文化内涵[J];古建园林技术;1993年02期
5 吴良镛;感受民族建筑迷人的魅力[J];中国民族;2001年08期
6 王鲁湘;世界遗产中的民族建筑[J];中国民族;2001年08期
7 吴正光;;贵州民族建筑的地方特点及民族特色[J];古建园林技术;2007年02期
8 张军;;情系蓝天,脚踏红土:走民族建筑创新之路[J];建筑创作;2011年10期
9 王濝;继承和发展民族建筑的优秀传统[J];建筑学报;1954年01期
10 热拉尔·托芬,乔亚;民族建筑学的交叉领域──从印度─喜马拉雅山地区到西欧[J];第欧根尼;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德启;;创新是民族建筑保护和利用的灵魂[A];第三届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古建筑工艺技术学术研讨会暨西安曲江建筑文化传承经典案例推介会论文集[C];2010年
2 邱育章;;民族建筑复兴与城乡统筹规划[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文件[C];2008年
3 陈蓓;;略论城市化建设与民族建筑的保护[A];中国民族建筑论文集[C];2001年
4 肖厚忠;吴星;;亚洲民族建筑保护与利用:反思和展望[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杨旭明;古云峰;苟中华;;那时·那地·那人——那建筑——从文化谈民族建筑的未来[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文件[C];2008年
6 曹勇;;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民族建筑”概念的语境流变[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内蒙古民族建筑研究会简介[A];中国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陈震东;姬旭明;吴东;;对甘孜藏族自治州甲居藏寨、梭坡古碉群、泸定桥和康定县民族建筑的保护建议[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王承沂;陆可心;;民族建筑最有生命力——北京爨底下村明清古建筑群的探讨[A];海南地域建筑文化(博鳌)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先进;张华宾;;川西藏区传统民族建筑的类型构成与文化遗产特征[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建宏;民族建筑保护和利用的反思[N];广东建设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牛建宏;民族建筑的保护和利用需反思[N];中国建设报;2004年
3 边辑;民族建筑人才遭遇危机[N];中华建筑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赵志国;延续文脉 民族建筑在城市化中突围[N];中华建筑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应春华;发挥优势 弘扬民族建筑文化[N];中国民族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许智博;民族建筑 文保遗忘的角落[N];西部时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陈果;民族建筑应因地制宜、多元化和本土化[N];广东建设报;2006年
8 明江;树立民族建筑的多层次保护理念[N];文艺报;2007年
9 记者 刘U嗗辶踉略
本文编号:282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82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