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增城乡村传统建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2 22:14

  本文关键词:增城乡村传统建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增城是广府民系北拓、客家民系南迁的一个交汇区。历史上增城的广府人与客家人和睦相处,共存发展并达到和谐共融的境界,反映在传统建筑上,两者既保留各自的原型状态同时又相互吸收和发展。本文主要以增城地区传统建筑为研究对象,总结和探索广府传统建筑和客家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规律,为今后对增城地区传统建筑进一步研究和保护工作打下基础。文章首先从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概况出发,分析了增城地区传统建筑发展的整体环境背景,并认为广府、客家两个个民系在这里交集的状况是研究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从人口的发展和迁移的历史、各民系在增城各个地区的分布,以及它们的之间的相互接触与交融状况,分析了各民系的聚落和民居发展的自然环境与社会历史基础。文章的主体部分基于大量实地调研及文献资料收集、整理,运用类型学、历史分析法、对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层层深入研究,分别对两个民系的传统建筑的类型、形态以及构造装饰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系统梳理该地区传统建筑的发展脉络、成因,全面归纳聚落分布、建筑类型、建筑形制、建筑装饰的时代特征。从中发现增城广府系和客家系传统建筑的特征及文化内涵,与此同时结合地理学、民系学、民俗学等学科,灵活运用建筑科学研究方法,深入探索现象背后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历史原因。最后通对两大民系传统建筑整合分析,探讨它们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炼出增城地区传统建筑的根本特征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传统建筑 增城乡村 分析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8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选题11-14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对象12-13
  • 1.1.3 研究方法13-14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4
  • 1.2.1 理论价值14
  • 1.2.2 实用价值14
  • 1.3 文献综述14-16
  • 1.3.1 相关传统建筑研究成果14-16
  • 1.3.2 广东民系文化研究成果16
  • 1.3.3 传统民居研究的方法16
  • 1.4 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16-17
  • 1.5 研究的框架17
  • 1.6 本章小结17-18
  • 第二章 增城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历史文化背景18-32
  • 2.1 自然环境特征18-23
  • 2.1.1 地理环境18-19
  • 2.1.2 气候特征19-20
  • 2.1.3 地形地貌20-23
  • 2.2 历史文化背景23-27
  • 2.2.1 文化背景23-25
  • 2.2.2 历史沿革25-26
  • 2.2.3 社会治安26-27
  • 2.3 人文风气27-31
  • 2.3.1 人口发展概况27
  • 2.3.2 增城各民系发展概况27-30
  • 2.3.3 生活习俗30-31
  • 2.4 社会经济状况31
  • 2.5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增城广府民系传统建筑及其特征32-77
  • 3.1 传统聚落的分布与形态32-43
  • 3.1.1 聚落的分布32-37
  • 3.1.2 聚落的形态37-43
  • 3.2 传统建筑类型43-65
  • 3.2.1 居住建筑43-49
  • 3.2.2 祠堂建筑49-62
  • 3.2.3 书房建筑62-65
  • 3.3 构造与装饰65-76
  • 3.3.1 瓦石构造65-67
  • 3.3.2 大木构造67-69
  • 3.3.3 造型装饰69-76
  • 3.4 本章小结76-77
  • 第四章 增城客家民系传统建筑及其特征77-107
  • 4.1 传统聚落分布与形态77-83
  • 4.1.1 聚落的分布77-78
  • 4.1.2 聚落选址特点78-82
  • 4.1.3 传统聚落的构成与布局82-83
  • 4.2 传统建筑的类型83-101
  • 4.2.1 基本类型83-100
  • 4.2.2 几个重要的空间要素100-101
  • 4.3 构造与装饰101-106
  • 4.3.1 围护结构101-102
  • 4.3.2 木构架102-103
  • 4.3.3 围屋装饰103-106
  • 4.4 本章小结106-107
  • 第五章 增城传统建筑文化精神107-120
  • 5.1 儒家文化107-111
  • 5.1.1“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108-109
  • 5.1.2“礼乐相济”的宗法观念109-110
  • 5.1.3“整体直觉”的思维方式110-111
  • 5.2 民系交融111-116
  • 5.2.1 粤客同居资源共享111-112
  • 5.2.2 聚落类型粤客共融112-114
  • 5.2.3 建筑形制兼具广客特色114-116
  • 5.3 岭南特色116-119
  • 5.3.1 实用功效117
  • 5.3.2 文化表达117-118
  • 5.3.3 风水禁忌118-119
  • 5.4 本章小结119-120
  • 结论120-121
  • 参考文献121-125
  • 古籍、史料、方志121
  • 著作121-123
  • 期刊杂志123
  • 学位论文123-124
  • 学术期刊论文124-12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25-126
  • 致谢126-127
  • 附件1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萍;;浅论鸦片战争对晚清侨务政策的影响[J];八桂侨刊;2009年03期

2 王倩;;探析荀子《正名篇》的语言观[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程建军;;岭南古建筑脊饰探源[J];古建园林技术;1988年04期

4 程建军;粤东福佬系厅堂建筑大木构架分析[J];古建园林技术;2000年04期

5 张一兵;飞带式垂脊的特征、分布及渊源[J];古建园林技术;2004年04期

6 程建军;;广州光孝寺大雄宝殿大木结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7 胡晓鸣;张锟;龚鸽;;河流对乡土聚落影响的比较研究——以浙江清湖及安徽西溪南为例[J];华中建筑;2009年12期

8 程建军;广府式殿堂大木结构技术初步研究[J];华中建筑;1997年04期

9 公晓莺;李绪洪;;艺海梦探 德艺双馨——记邓其生教授[J];南方建筑;2008年05期

10 黎虎;汉魏晋北朝中原大宅、坞堡与客家民居[J];文史哲;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赖瑛;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星星;清代归善县客家围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增城乡村传统建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83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2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